网易首页 > 网易艺术 > 正文

林天苗谈“体·统”:每个人在这里寻找自己的“花园”

0
分享至

林天苗是首批获得国际关注和认可的中国女性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曾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MoMA等重要艺术机构展出。在早期作品中,林天苗以线缠绕的习惯而闻名,从中透露出她对生活的敏感和反思。去年,她开始尝试运用玻璃和液体进行创作。日前,上海外滩美术馆举行的“林天苗:体统”展览呈现了艺术家二十余年的艺术创作,展览举行之际,“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对她进行了专访。

展览“体·统”依据“个体意识”“群体意识”“公共意识”“终极意识”四个层次展开,从个体身体的私人体验,到时间、社会对人的影响,再到“花园”所包含的公共欲望,最后回归到人的“终极”。林天苗说,这些词是同美术馆、策展人交流的一个桥梁,对于展览来说,它们是必需的参照,但作为艺术家,她并不需要专门去做解释。而在美术馆的六楼,林天苗的创作手稿提供了人们看待她作品的另一种途径。

林天苗,《反应》,2018年,弧形结构双曲面面板、震动地坪、滴液装置、液体循环系统、脉搏采集装置、音响、中控系统,344 × 344 × 339厘米

这场关于“意识”的旅程从美术馆的二楼开始。白色的蛋型空间外,观众排队等待入内体验。蓝色液体发出的光笼罩整个空间,将手腕放在感应器上,等待感应器采集脉搏频率。蓝色液体“追随”你的脉搏节奏滴落在透明盘上,与此同时,头顶传来相同频率的机械声,脚下开启同样频率的震动。根据要求,这样的独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在这几十秒内,你也许会发现、习惯或者怀疑某种来自你自身的规律。

《反应》内部

在这个名为《反应》的装置作品不远处,是林天苗的早期作品《白日梦》。天花板上的女性身体形象与地面上的“床垫”之间通过密密麻麻的白色棉线相连。对林天苗来说,两件作品的并置让她意识到了某种必然的联系。“一个是‘我’,一个是‘你’、是‘他’”,两者中都包含了对自我的回想和思考。

林天苗,《白日梦》,1999年,白棉线、白布、数码照片,200 × 120 × 380 厘米

林天苗出生于1961年,她是中国最早尝试装置艺术作品和摄影艺术作品的艺术家之一。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人们解读其作品时往往将性别作为重要的因素。《白日梦》等早期作品中大量出现的棉线被人认为是女性的符号,林天苗也因此被贴上了“女性艺术家”或“女权主义艺术家”的标签,但她本人否认这样的定义,“对我来说,那些东西是一种困扰,虽然对于某些艺术家来说那是一个利器。”林天苗说道。

棉线背后人为设定的符号联系不是林天苗想要表达的,她关注的是材料的“敏感性”,从早期的线,到最新的作品《反应》《暖流》《我的花园》中的玻璃和液体都是如此。“它们很难驾驭,很容易损坏,“危险性”极高,它们的状态是很难把控的,这个东西吸引了我。”林天苗表示,“我喜欢那些‘无形’的材料。”

在采访过程中,林天苗对于自己作品的意义似乎一直是“点到为止”,而面对记者的某些尝试性的解读,她有时会说,“你可以这么理解”,有时则直言,“我觉得不是这个意思”。林天苗用作品在自己和观众之间留下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线、玻璃和液体所传递的某种微妙性,在每个人身上留下不同的痕迹。

位于四楼的“我的花园”里,高低不一的大型绿色“试管”从粉色的“花瓶”还是“土壤”中“生长”出来。每隔一定的时间,试管内会喷溅液体,那似乎成为穿梭于它们之间的观众拍照的最佳时机。仰头往上看,顶楼的天窗面向天空,五楼的人们则在俯拍或俯视。

林天苗,《我的花园》,2018年,铝合金框架结构、玻璃、液体循环系统、地毯,尺寸可变

无法分开的“体”和“统”

澎湃新闻:展览的名字叫“体·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林天苗:它是一个合成词。一开始策展人先确定了英文名字Systems,这个词直接翻译成“系统”的话比较生硬,后来我们在交流慢慢得出了“体·统”这个词。

“体”有个体、身体的意思,它是个人的知觉,“统”是一个大的系统,从微小的细胞,到庞大的社会乃至宇宙,都有自己不同的系统。“体·统”概念包含的内涵是很大的。

澎湃新闻:在您的世界里“体”和“统”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林天苗:我觉得是它们完全不能分开的两个东西。就像作品《暖流》中一样,其实是不可能分开的,想要脱离整个大系统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系统、公共意识,都离不开个人意识,都要尊重个人意识。《暖流》里“个体”和“集体”的方向完全相反,这个对立很有意思,不管在哪个社会,个体的反向思维都非常重要。它对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

林天苗,《暖流》,2018年,铝合金框架结构、不锈钢机械结构、玻璃、液体循环系统,220 × 65 × 258 厘米

澎湃新闻:在展览上,《白日梦》和《反应》都位于“个体意识”主题的展厅中,怎么理解它们的联系?

林天苗:当策展人把它们并置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它们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

《白日梦》是我大约二十年前的作品,我觉得它是“我”作为一个个体,回望我自己的一种感觉,“我”观察自我,然后勇敢和大胆地呈现自己的状态。《反应》是“你”,是“他”,让你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去发掘你自己的真我和假我,检验你个人意识的真实性和可能性。所以虽然它们说的都是个体,但一个说的是“我”,一个说的是你作为观众的个体。在《反应》中,是由你来触动这个机器,但是你感知到的是真的你还是假的你,那就是每个人的体验了。它能带动你去回想、回应或者思考。

澎湃新闻:为什么《反应》的外观是“蛋型”的,有什么讲究吗?

林天苗:我觉得那个形无所谓,只要有一个特殊的、非常规的空间,让你走进去。我希望观众可以在整个大厅外面等候,然后一个一个进来。这样能够让每一个观众孤独的时间加长,脱离现实的时间加长,这样他更容易去回望他自己,感受自己的存在。

林天苗,《失与得》,2014年,聚脲、工具、不锈钢支架,尺寸可变

澎湃新闻:《失与得》被归为“终极意识”的主题,它和我们通常理解的终极问题有什么关系?

林天苗:终极问题对个人来讲是死亡问题,但我讲的不是死亡,我是把骨骼看成支撑肉身的工具,当它作为工具的功能失去的时候,它的意义就消失了。但是有意思的是,我们肯定会回想到我们肉身在的时候的状态,这是很刺激的。工具也是废弃的工具,当把两者拼在一起的时候,其他的意义又产生了。

其实像“个体意识”“终极意识”这些词只是我和馆方、策展人交流的桥梁,解释这些词不在我的工作范围之内,但是我觉得这几个词还是影响了我,去分析、去组织这个展览。这个参照还是有必要的。

材料的“敏感性”

澎湃新闻:这次展览展出了您早期的一些作品,比如《白日梦》《嗨!!!》,它们都运用了棉线来完成,棉线的缠绕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劳动,这样的过程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林天苗:我不可能以一个概念或者点子入手,去参与或者马上完成一个作品,我不是那样的人。我更像是在修炼的过程中去找到一种“敏感性”。比如《白日梦》里的那个线,它一根的时候很脆弱,但是你想不到,那么多线组合在一起可以把整个床拉起来,而在《嗨!!!》里,你也想象不到线会在声音的作用下微微颤动,它的敏感性特别强。线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它的力量和一根的时候完全不一样。这是我很在意的一种力量。这在我们生活经验中是没有的,是我们在特别用心的情况下才能发现的,无法用其他文字语言来表达。

林天苗,《嗨!!!》,1999-2018年,白棉线、投影仪、扬声器、扩音器,1060 × 475 × 300 厘米

澎湃新闻:从早期的线到现在的玻璃、液体,这些材料吸引你的是什么?

林天苗:对于这三种材料,我感兴趣的首先是它们的敏感性:它们很难驾驭,很容易损坏,“危险性”极高,它们的状态是很难把控的,这个东西吸引了我。比如线可以很粗,也可以细到我们看不见的程度。液体也是这样,它可以是洪水,也可以是一滴,当它是一滴的时候,它也可以影响你的感知。玻璃的材料挑战了制作的极限性,比如《暖流》里的玻璃器皿。这是对我的一个考验,是我和自己身体极限的较量。

林天苗,《暖流》,2018年,铝合金框架结构、不锈钢机械结构、玻璃、液体循环系统,220 × 65 × 258 厘米

澎湃新闻:您为什么会喜欢材料的这种“危险性”?

林天苗:不知道。我不喜欢太正常的材料,比如我从来不做木头的东西,我觉得木头的东西很容易驾驭。我喜欢那些“无形”的材料,对于它们我无法表述,如果我能表述得很清楚,我就不做了。

澎湃新闻:运用棉线的作品好像更多是手工的,相比之下,《反应》《暖流》这些作品好像是机械性的?

林天苗:我觉得它们都是手工的。比如你看《暖流》,它其实是特别手工的,需要不断的实验。当然机械部分也很重要,但是我们把机械部分尽可能地藏起来了。

观众的理解更重要

林天苗,《我的花园》,2018年,铝合金框架结构、玻璃、液体循环系统、地毯,尺寸可变

澎湃新闻:《我的花园》吸引了很多人来拍照,对于这件作品他们可能单纯觉得好看,想要拍照上传到网络,您对这种“拍照”的现象怎么看?如何理解作品的寓意?

林天苗: 我觉得人们来拍照很有意思。我也利用了一些直播、或者“网红”的心态去表述作品,面对这种瞬间即逝、特别艳丽的画面,很容易把你的情绪调动起来。

实际上《我的花园》背后叙述的层面非常多,每个观众都会带着他自己的需求或文化背景来看这个作品。它有很多层次:社会、真假、对植物的理解、对欲望的理解等等。

每个玻璃管上都有四种文字:拉丁文的植物名字、对应的中文植物名字、中文的植物俗名和英文。我觉得这个文字特别有意思。在正统的文字叙说下,实际上俚语中民间的愿望在正统的词汇中是没办法找到的,它是对正统描述的一种补充,甚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无厘头的、让人感觉到鲜活的状态。

古今中外关于“造园”都有丰富的历史,比如苏州园林,我假借了这个造园的概念。“造”就是假的意思,它不是自然的,而是人的心理映射。《我的花园》里运用不同的绿色,不至于显得无聊,每根管子的喷射状态、液体流速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花园”里我们设定了很多的假设。比如这个柔和的粉色和生活中花园给你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对于观众来说,怎么理解都可以。现在我的工作已经完了,我已经退场了,关键是观众自己的理解。

澎湃新闻:展览在外滩美术馆举行,这个建筑具有它自己特别的历史和空间,在做展览的时候,您如何看待展览和建筑的关系?

林天苗:我很喜欢这个建筑。作为一个展馆来说,它是精准的,它对艺术家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是我看了很多曾经在这里做展览的艺术家是怎么看待这个展馆的,我发现,很多西方艺术家会被上海过去的殖民文化、被这个楼所具有的前殖民地的特征所困扰,或者是他们很愿意回应这一点。

对我来讲,我在对展览现场的回应上做足了功课,但是对于它的历史和背景,我觉得那样一条路有点偏离了真正应该探讨的方向,纯粹的艺术的方向。实际上我非常尊重这个空间,我尊重空间给我的一个心理状态,给观众的心理状态。我非常讲究观众来看我作品时的心理。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伊万眼里容不得沙子,颜骏凌、张琳芃、高天意之后,又一人被拿下

伊万眼里容不得沙子,颜骏凌、张琳芃、高天意之后,又一人被拿下

我就是一个说球的
2024-06-12 14:31:50
林更新考博成功,上戏回应

林更新考博成功,上戏回应

中国新闻周刊
2024-06-12 16:50:01
深圳女子上班打伞18天被开除!法院判了!

深圳女子上班打伞18天被开除!法院判了!

深圳晚报
2024-06-12 08:56:43
R.I.P.“LOGO男”杰里-韦斯特去世 享年86岁

R.I.P.“LOGO男”杰里-韦斯特去世 享年86岁

直播吧
2024-06-12 21:53:10
【环时军事观察】俄海军编队访古巴为什么让西方紧张?

【环时军事观察】俄海军编队访古巴为什么让西方紧张?

环球网资讯
2024-06-12 07:08:22
刚刚!超级利好!全球沸腾了!

刚刚!超级利好!全球沸腾了!

中国基金报
2024-06-12 21:11:36
中国女留学生在韩国遭歧视?食堂告示:有中国女性拿了异常量的肉

中国女留学生在韩国遭歧视?食堂告示:有中国女性拿了异常量的肉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6-12 12:47:10
人贩王浩文被判死刑,曾多次出狱后继续拐卖!判决书披露雷公之子川川被拐过程

人贩王浩文被判死刑,曾多次出狱后继续拐卖!判决书披露雷公之子川川被拐过程

潇湘晨报
2024-06-12 22:04:06
邓小平与王毅的一张珍贵合影,当年的一支新秀,如今已是参天大树

邓小平与王毅的一张珍贵合影,当年的一支新秀,如今已是参天大树

燕小姐说历史
2023-10-29 08:54:41
大局已定 巴黎奥运会最后4张门票出炉 荷兰女排晋级

大局已定 巴黎奥运会最后4张门票出炉 荷兰女排晋级

祝晓塬
2024-06-12 21:15:37
国台办回应黄仁勋称台湾是“国家”

国台办回应黄仁勋称台湾是“国家”

界面新闻
2024-06-12 11:23:15
女生私处「小花瓣」长什么样,才正常?

女生私处「小花瓣」长什么样,才正常?

喜马拉雅主播暮霭
2024-06-09 13:13:48
黄一鸣被曝生活拮据:给王思聪女儿穿20块衣服,喝200块的奶粉!

黄一鸣被曝生活拮据:给王思聪女儿穿20块衣服,喝200块的奶粉!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4-06-12 20:19:26
是遵循“民意”还是遵循“人性”

是遵循“民意”还是遵循“人性”

吴女士
2024-06-12 12:13:43
本周重大事件:河北张家口房价低至858元/平,茅台价格跌到黄牛暂停收购

本周重大事件:河北张家口房价低至858元/平,茅台价格跌到黄牛暂停收购

一周财经观察
2024-06-12 21:10:04
下装失踪OUT!今夏流行这么穿,显瘦又时髦~

下装失踪OUT!今夏流行这么穿,显瘦又时髦~

In风尚
2024-06-12 17:21:27
女儿被爸爸踹飞后续:视频曝光,知情人发声,男子踹孩子内情披露

女儿被爸爸踹飞后续:视频曝光,知情人发声,男子踹孩子内情披露

360度评说
2024-06-12 13:56:53
持续高温!网友:把我看哭了,老百姓真不容易,河南旱灾何时休?

持续高温!网友:把我看哭了,老百姓真不容易,河南旱灾何时休?

火山诗话
2024-06-12 07:20:54
曝王刚卖掉北京价值上亿四合院,移民美国,本人回应:我不是和珅

曝王刚卖掉北京价值上亿四合院,移民美国,本人回应:我不是和珅

拾娱先生
2024-06-12 15:27:22
3-1!女排爆大冷:世界冠军单局被轰12-25,荷兰涨大分,追近中国

3-1!女排爆大冷:世界冠军单局被轰12-25,荷兰涨大分,追近中国

知轩体育
2024-06-12 17:06:49
2024-06-13 00:50:44

头条要闻

顶头上司落马3周后退休副省长被查 任内曾被环保问责

头条要闻

顶头上司落马3周后退休副省长被查 任内曾被环保问责

体育要闻

国足,别辜负这场奇迹!

娱乐要闻

黄一鸣再次录视频表态孩子是王思聪的

财经要闻

徽商银行的影子 借基金向地方城投放贷?

科技要闻

谁是苹果AI的“中国合伙人”?

汽车要闻

理想汽车周销量突破1万辆 单周销量首超宝马奥迪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旅游
房产
健康

教育要闻

为什么有些初中生一到高中,成绩就一落千丈?

数码要闻

轻薄“铝坨坨”699 元起,IQUNIX MG65 系列矮轴机械键盘发布

旅游要闻

日本“黑道大哥”现街道 警察保持随时监控

房产要闻

今日正式执行!海南下调房贷利率!暂不涉及存量贷款!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