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网易《未来公开课》邀请AI领域专家、创业者、投资人及经济学家共同聚焦人工智能各领域的发展,探索未来趋势,从大模型的技术突破与行业落地,到具身智能与机器人革命,再到AI创业与投资的黄金机遇,全面畅谈AI如何深度连接现实与未来。
9月27日,在2025网易未来大会现场,《未来公开课》独家对话了智平方科技创始人兼CEO郭彦东,就具身智能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郭彦东认为2025是具身智能应用的元年,意味着今年要从实验室里走向真实的应用。“今年如果仍然不让自己的机器人进到真实场景当中去,那对公司来讲还是蛮有挑战的。”
对于消费者一直期待的具身智能iPhone时刻,郭彦东认为还需要5-7年时间,需要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持续迭代,硬件量产的升级以及硬件成本的优化。
以下为网易科技独家对话郭彦东精华实录:
问题:智平方9月份签下了一个大单,具身智能企业都在“晒单”,您怎么看待这样的一种状态?
郭彦东:2025是具身智能应用的元年,意味着今年要从实验室里走向真实的应用。具身智能从提出来,到2023年、2024年、2025年,(现在)也即将要面向真实场景,真实应用是一个大考验。今年如果仍然不让自己的机器人进到真实场景当中去,那对公司来讲可能是蛮有挑战的。
我们在今年跟全球第三大半导体面板厂惠科签订了合作协议。我们应该是非常少见的、有明确的客户、明确的场景、明确的台数、明确的交付周期,这样扎实订单的企业。
问题:您觉得今年机器人在落地场景应用上进展会怎样?
郭彦东:整个机器人的应用百花齐放,很难说哪个应用就比另外的应用要更好或者更高级。不同的应用可能带给人不同的体验,有的是能够给人带来情绪价值,不管是打拳击还是跳舞,有的应用可以给人带来情绪价值再附加很多实际的服务价值。
我认为除了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力之外,具身智能机器人需要克服第二个门槛,就是走向量产。任何一个品类新的智能终端想要做几台、几十台甚至百台都不难,难的是做几万台,几十万台、几百万台,而且有非常高的一致性,这个才是真正需要有挑战的地方。
我们得益于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以及机器人供应链长期的经验积淀,智平方在智能硬件的量产制造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和Konw How。
问题:您认为具身智能的“iPhone时刻”何时能到来?
郭彦东:我认为机器人已经开始有这样的一些苗头,为什么呢?因为得益于大模型的发展,机器人可以完成多任务。比如像特斯拉选择了工厂里面的几个典型的应用,同时还有特斯拉餐吧;另外一家企业,Figure除了在家里面干活,物流的分拣,也在企业里面做柔性服务部分。
智平方从成立一开始也秉承这样的理念,我们通过大模型的力量,用同款的机器人硬件本体去同时在工业当中做柔性的服务,同时也能够演奏乐器等等服务的工作。我们也希望通过多种任务,多种场景服务的应用,可以用VLA模型驱动的交互,让机器人向iPhone时刻越来越逼近。
我认为要做到iPhone那样还需要5-7年,包括模型的持续迭代、硬件量产的提升和迭代系统化的建设,同时也包括成本的优化等等。
问题:工业场景的机器人和家庭场景要求完全不一样,智平方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研发上如何协调?
郭彦东:我觉得也刚好借这个机会跟整个行业做一些澄清。
通用智能机器人它在通用性上做了很强的优化之后,大概率会在速度和精度上会做一些妥协,或者在节拍感上会做一些妥协。
那怎么样找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去交付,不管是在家庭场景还是工业场景里面,都是需要去重点去思考的课题。我们发现大量的这样的场景,之前的专用机器人并不适合干这样的场景,都是人去做的。工业里面的一些场景,常常非常精细化、高度精细化的事情并不是人做的,是由自动化设备去做。留给人做的或者需要人去做的,往往都是需要一些泛化,需要柔性的操作,但对于节拍和精度要求并不是那么高的场景。
其实在工业当中的柔性制造里面反而更常见,这是通用智能机器人需要去服务的场景。这些场景跟在家庭里面做的家庭工作,不管是归纳整理、分类,还是说做一些放置操作,相似度还是挺高。
借这个机会,我也稍微澄清一下,通用智能机器人虽然叫通用智能机器人,但是它并不是什么都能做,它的通用性体现在它适合做很多事儿,适合做这一类事儿,但并不是它能做任何事儿。
————————————————
推广:
中国移动始终关注青年成长需求,携手抖音推出“动感地带抖音联名卡”,通过通信、娱乐与消费的多维融合,为校园青年打造更贴心、更智慧的数字生活新方式,从而将“数字惠民”融入青春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