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江评论 | “能者多劳”不能成为躺平者的挡箭牌)
□ 长江日报评论员梁爽
“你能干,就多干点。”“这事就你能做,看你的了。”……在基层,这类话不时能听到。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办实事、解难题、探新路,特别需要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一些地方却出现怪现状:有能力的人兢兢业业“越负越重”,平庸偷懒的人心安理得“作壁上观”,有的干,有的看,倒成了“能者多劳,庸者逍遥”。
“能者多劳”,是对实干者的信任。面对改革发展的硬任务、转型突破的新探索、群众急难愁盼的烦心事,能力强的干部主动多挑重担子、多啃硬骨头,是践行初心使命,也是彰显责任担当。
“能者”不是天生就会,往往是在“多劳”中磨砺锻炼,在干事中成长成才。但在基层,总有少数态度消极的“躺平者”,将“能者多劳”当作自身不作为、慢作为的“挡箭牌”。他们习惯于以“能力不足”“经验不够”为托词,将本应共同肩负的职责推得一干二净,甚至奉行“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美其名曰“信任”,实则不愿担当、不敢负责,甚至为此沾沾自喜。
凝聚干事创业的合力,既需要在管理机制的“明”上下功夫,也需要在干事文化的“实”处做文章。管理机制的“明”,是要厘清权责、赏罚分明、能上能下,从根源上杜绝“责任甩锅”的空间;干事文化的“实”,则要营造崇尚实干、担当为荣的氛围,让每一种付出都被看见、被尊重。
【吴晓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