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种子撬动大农业 台农在厦打造“种业硅谷”)
央广网厦门11月11日消息(记者 吴馨骅 邬眉)上海货架上的甜玉米、四川餐桌上的苦瓜、广东菜篮里的小番茄……这些经过精挑细选进入市场的优质果蔬,从源头上或多或少都能追溯到厦门同安的台湾农民创业园。
在厦门这座全市耕地面积仅20余万亩、日常农产品主要依靠外采保供的滨海城市,在“山、海、城”三位一体的特殊环境中,两岸企业携手,将一颗小小的种子做成了中国的“农业芯”。近日,2025年新闻大篷车“走进银城·唱响同安”主题调研系列采访活动深入同安台湾农民创业园,破解“种业硅谷”的“核心密码”。
同安台湾农民创业园育种基地(央广网发 同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千里挑一育“良种”
立冬已过,五显镇依旧艳阳高照,插着各色标签的玉米苗正茁壮成长。“都是种玉米,其它地区一年只能种一茬,我们一年可以种三次。”作为技术研发人员,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来自宝岛台湾的曾明宝对这样的“试验田”十分满意,“这里有温带气候,也有亚热带气候,再加上温带的种源优势,这里就是最好的育种田。”
曾明宝介绍,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所投资的厦门华泰五谷种苗有限公司专注甜玉米研发,基地里的1300多个种苗,是他从超3000个种类中筛选出来的,而最后能够进入市场的不过三五个品种。这些经过反复比对筛选的种苗,即是破开市场最强劲的“利刃”。目前,这个基地作为全球最大的甜玉米育种基地,培育出来的品种已在全国各地生产。
曾明宝专注“甜玉米”,厦门农运来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汤永强则与“苦瓜”结下了不解之缘。“20人16年只做1件事,那就是种苦瓜。”在农运来的苦瓜棚里,一个个苦瓜结实饱满,鲜采下来去馕去皮就是一道滋味鲜美的“苦瓜刺身”。
好的品种自然得到市场的垂青,目前农运来“春秋”占据山东寿光70%市场份额;“大明”占据广东珠三角65%市场份额、福建龙岩60%市场份额;而两岸苦瓜种苗“联姻”的产物——“秦朝”占据湖南株洲80%市场份额、广西桂林60%市场份额、福建建瓯30%市场份额。
改良后的苦瓜深受市场喜爱(央广网发 同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研发不怠掌“农芯”
一颗小小的种子,看上去普普通通,却是市场的“通关密码”,也是最大的“行业壁垒”。“我们通过不同的品种杂交培育出新品种,新品种在市场上流通,但培育的种源、技术都在我们手中,也就掌握了关键‘芯片’。”
据了解,农运来始终专注于苦瓜的育种研发,致力于培育适合各种气候和区域的品种,独立自主创新品种18个,推出品种保护18个、专利4项,获得专家推荐品种8个,推广优秀品种9个,推广面积12万亩,服务10万农户。
推陈出新,在五显镇“种业硅谷”每天都在发生。今年5月,厦门宁台科技有限公司也在这里安家落户,曾荣获中国台湾地区农业部门第一届种苗业奖的掌门人何正诚教授被称为“果树盆栽景之父”,也是“宝岛红”四季芒果研发人。在宁台科技的大棚里,随处可见不高的“盆景”,不同的是,这“盆景”里面不是花草,而是拳头大小的芒果、一串串的香蕉以及红心芭乐等大众喜爱的水果,更有甚者,在同一颗植株上,可以同时结出蜜橘、脐橙、柠檬等果实。
据了解,宁台科技的“盆栽水果”正从实验室逐步走向市场。“正常芒果要三五年才能结果,这种盆栽芒果只要一年半载就可以成熟。”在何正诚身边,一株高度不及桌面的“盆栽”里,正挂着五六个诱人的芒果,而这种集观赏性与食用性为一体的“水果盆栽”,有望在进一步量产后走进平常百姓家。
水果盆栽集观赏、食用为一体(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现代农业“新样板”
“同安区年生产各类蔬菜种苗2亿株,主要涵盖茄果类、瓜菜类等,辐射闽浙赣粤等南方省市。在地企业种子年销售量达12.6万公斤,种苗年销售量达1.2亿株,是国内蔬菜种子的主要批发市场之一。”厦门同安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叶晓亮介绍,园区以台湾先进农业引进吸收和创新发展为任务,加强两岸农业产业合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两岸农业融合发展先行区、两岸高附加值特色农业引领区、两岸乡村振兴样板。
同安台湾农民创业园于2024年10月由农业农村部和国台办正式批复设立,以五显镇全镇作为核心区,核心区面积83平方公里,拓展至厦门市同安区全域范围,园区总面积669平方公里。数据显示,园区累计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300多个,拥有自主研发新品种近170个、种子种苗专利50项,已成功打造百利现代农业科技园、美优百香果现代产业园、农运来等多个现代种业基地。农友种苗公司的西甜瓜和小番茄、百利公司的蔬菜嫁接苗、华泰五谷公司的水果玉米种子等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技术交流,园区举办了无土栽培技术交流会、闽台农业嘉年华、海峡两岸(厦门)现代农业技术交流大会等两岸农业交流活动,累计吸引各地农技人员、台胞、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近千人参加。
不仅如此,园区企业自发成立厦门农芯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成立厦门工作站,打造通用育种科研平台,进一步提升育种攻关能力;实施优异蔬菜种质资源引进、创新应用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建设闽台合作育种协调创新平台,累计引进台湾优质种质资源或育种材料600份,育成新品种2个,生产嫁接苗6000万株;已成立种业中心,并同省农科院签订乡村振兴科技合作协议,依托院区乡村振兴科技合作,培育科技创新力量,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加强农业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
从实验室的精准筛选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同安“种业硅谷”凭借对种业研发的专注与两岸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掌握了“农业芯”,更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贡献了“同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