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报时评丨亮剑“黑救护”,守牢“生命线”)
海报新闻评论员 朱延鲁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为期1年的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其中,车辆登记使用性质不是“救护”,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和医疗照护转运服务的非法车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黑救护”,是此次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的目标之一。
救护车作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是连接生命希望与医疗救助的关键桥梁,也是保障医疗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的重要支撑。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黑救护”,干着正规救护车的“业务”,却不符合正规救护车的要求。不仅与车辆登记使用的性质不符,缺乏国家规定的相关资质,而且很多时候配备的急救设备、急救药品、急救人员也达不到规定标准,再加上缺乏统一高效的指挥调度系统与规范化的转运流程,致使转运效率低下,很容易延误病人的治疗时机,给病人带来新的生命安全风险。更有甚者,一些“黑救护”在转运病人过程中抓住病人家属救人心切的心理,漫天要价或者坐地起价,既践踏了生命的尊严、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背离了医疗服务的公益本质、亵渎了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石。
可以说,向“黑救护”亮剑,让“黑救护”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是守护公共安全与生命尊严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医疗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需要。从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内容来看,对“黑救护”的整治打击,不仅涵盖了车辆资质、运营行为、收费标准等常见的违规违法领域,更是通过深挖利益链条、填补服务空白、完善长效监管等,形成标本兼治的治理闭环,从根源上清除“黑救护”生存发展的土壤。除此之外,专项整治工作中提到的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疗转运救护,并逐步统一全国医疗照护服务号码,建立医疗照护转运调度平台等,也将有助于从供给端增加正规救护车的数量,提升公众选择正规救护车的便捷度,从而降低对“黑救护”的依赖,并推动医疗照护转运服务的良性发展。
生命转运的每一公里,都容不得侥幸与疏漏。对“黑救护”的整治打击,是对医疗救护领域的一次纠偏,也是对市场秩序和行业规范的重新校准,更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不过,规范救护车的运营秩序是一个长期工程,除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中的自查自纠、集中整治外,更需要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不断细化的服务标准、不断强化的协同机制等。同时,公众不断提升的防范意识与辨识能力,也是构建“黑救护”长效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相信只要在更加强大的合力之下,“黑救护”顽疾定会得到根治,医疗救护行业的秩序也将重回正规,从而让每一次生命转运都能依托正规服务、遵循透明规则、得到安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