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太阳鸟时评:把红色资源作为“大思政课”鲜活教材)
从红色遗址到革命文物,从纪念设施到英雄事迹,各高校将思政课堂开在承载初心与使命的历史现场,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代代相传。(9月15日,《人民日报》)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的宝贵财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高校“大思政课”用好用活这个鲜活教材,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用红色资源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坚定理想信念是铸魂育人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既包括重要旧址、遗址、遗迹、遗物、纪念设施或场所,又包括英烈模范人物和集体形象、事迹等,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把“大思政课”开在历史现场,通过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件革命文物,可以让青年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真切感受革命先辈为了信仰信念不惧牺牲、勇于斗争的可贵品质,让他们在感同身受中接受精神洗礼,从而引导青年学生继承革命先辈遗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用红色资源赓续精神薪火。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兴,国无精神不强。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孕育产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熠熠生辉的精神谱系。红色资源镌刻着党和民族的精神追求,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精神伟力。把“大思政课”开在历史现场,青年学生们可以从鲜活的人物、感人的事迹中感悟革命先辈厚重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养成浩然正气,厚植爱党爱国情怀,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促进青年学生用红色资源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激励自身,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用红色资源激发奋斗情怀。在我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不仅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把红色资源的教育优势利用好,可以极大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斗志。把“大思政课”开在历史现场,让青年学生在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继而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信念。通过讲解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故事,使青年学生产生共鸣,强化对奋斗价值的认同感,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走进历史现场,用好红色资源,开好“大思政课”,在青年学生心中广撒深播“红色种子”,必能更好引导他们明确前行方向,收获精神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向秋
(编辑:文骥 责编:崔凤娇 校对:田莉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