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秦平:浪浪山刷新票房纪录,“国漫崛起”前景可期)
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不仅刷新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更让大家再次见证国漫崛起。据猫眼专业版8月18日数据,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突破10.026亿,超《功夫熊猫3》,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浪浪山小妖怪》爆火暑期影院,充分证明传统IP从未老去。有了审美自信与工匠精神的代代相传,国产动画必然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底座,坚实深厚。《浪浪山小妖怪》依旧是一个取经的故事,以人们十分熟悉的《西游记》为背景,摒弃传统“大圣打妖怪”的套路,转而聚焦于取经路上最不起眼的底层小妖——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和猩猩怪,通过他们的职场困境、生存焦虑和理想追求,构建了一个“小人物视角”的西游宇宙。这种叙事策略不仅赋予经典IP新的生命力,更让观众在熟悉的框架下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可谓是《西游记》的“番外篇”。《西游记》的故事常讲常新、魅力无穷,从60年代的《大闹天宫》到80年代的央视电视剧版,从《大话西游》《大圣归来》到《黑神话悟空》,一直改、一直火,可谓是中国最耐“打”的古典小说。影片的成功,既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起坚实深厚的底座,又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匠心打造,精益求精。一部电影,不管是都市的还是乡村的,不管是历史的还是现代的,也不管是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要想获得成功,都离不开创作团队的呕心沥血、精心打磨。《浪浪山小妖怪》获得成功,背后是制作团队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精彩呈现。该片坚持采用传统二维手绘,融合水墨丹青、工笔线条等东方美学元素,创造出独特的“新中式审美”风格。影片中1800多组镜头、2000多张场景图均由600余人的团队历时4年精心打磨,每一帧都流淌着传统国画的灵动与诗意。此外,影片在技术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既弥补了二维动画在动作表现上的局限,又形成了鲜明的东方魔幻风格。这种“技术为叙事服务”的理念,使《浪浪山小妖怪》在视觉呈现上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具备现代电影的冲击力,为国漫美学提供了新探索、新路径、新范式。
共情共鸣,赢得垂青。《浪浪山小妖怪》的核心观众并非传统动画的亲子群体,而是占比高达26%的25岁至29岁年轻人。影片精准切中Z世代的痛点,使动画电影从“儿童专属”升级为“全年龄向”的文化产品。影片上映后,“打工人小猪妖”表情包席卷社交媒体,B站二创视频播放量破亿,知乎相关话题讨论超8万条,形成全民共创的文化热潮。同时,影片的商业价值也远超票房本身,联名咖啡、盲盒、主题快闪店等衍生品销售额突破千万,IP全产业链估值超30亿元。这种从银幕到生活的全方位渗透,标志着国漫已从单纯的娱乐产品,升级为影响青年流行文化的重要力量。
《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功,不仅证明国漫在叙事、技术和商业上的全面成熟,更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它的成功启示我们,国漫电影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只要把准脉搏、注入情感、倾心打造,通过故事新编、精彩演绎,精准映射当代职场人的生存状态,将古典神话与现代语境有机对接,融入普通人的理想奋斗、梦想期许,就一定会有好的票房收入。随着更多创新作品的涌现,国漫的崛起必然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秦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