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桂声网评:“低价药专柜”照亮惠民之路)
在浙江舟山,有一种专柜近年来广受群众欢迎,那就是单价5元以下和20元以下的“低价药专柜”。优质廉价药成为药店标配,令人高兴,也给人启示。
“低价药专柜”照亮惠民之路。能方便地买到优质廉价药,是广大患者的热切期盼,也是体现医疗保障水平的重要方面。如今,舟山“低价药专柜”成为一道温暖民心的风景线,优质廉价药不再被藏于角落,而是醒目陈列,还有标志牌指引。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开药时优先推荐价格低、药效好的产品,服务“走心”了,这样的“走新”之举才能实现“低价药专柜”在零售药店的全覆盖,更确保了药品稳定供应。眼下,勇于打开思路、积极创新,让群众买到便宜又好用的药品,满足他们对优质廉价药的迫切需求,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真正让医药惠民为民走进人民群众“心坎里”。
生产流通双管齐下,保障药品供应稳定。在生产端,“政策加法”是提升药企生产积极性的关键。我国已建成一批短缺药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税收优惠、土地租金减免等措施的积极作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也能助力企业加快设备和技术升级,提升优质廉价药的产能。比如,一些药企在政策支持下,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能够生产出更多质优价廉的药品。在流通端,减少中间环节、防止信息不对称是降低药品成本的有效途径。
市场调节有局限,政府引导不可缺。药品价格若仅靠市场调节,利润最大化会成为企业的首要考量,优质和低价往往难以兼得。医药为民,需打通从药品审批、原料生产到配送销售的链条,推动各个环节降本增效。比如,通过合理规划审批流程,减少企业的时间和成本消耗;在原料生产环节,给予政策支持,稳定原料供应和价格;在配送销售环节,优化物流体系,降低运输成本……只有保证药企和药店有一定利润空间,同时收获良好口碑,优质廉价药的长期供应才能得到保障。
监测储备双轮驱动,应对药品短缺难题。我国药店、医疗机构数量庞大,用药情况复杂多变,局部药品短缺现象时有发生。解决“老大难”问题,更要市场监测与药品储备“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以地级市或县为单位,加快建立短缺药储备库,针对供应不稳定的廉价药,及时做好调配。另一方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动态监测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廉价药供应情况。技术向“新”、精细管理、提前预判药品供应趋势,让采购和生产计划“不落后”,以“最大的确定”确保药品有效供应。
为民惠民,就在此行。眼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生产、流通、监测、储备等各个环节协同发力,定能不断推出更多质优价廉的药品与服务,满足群众需求,助力保障群众健康。(苗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