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李 老 白
首发:老白读书
01/
上一期我们聊到的。
90年代的日本初步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短时间内老年人比例大增。
但这件事不止是老人增加这么简单,老人占比的增加,同时意味着年轻人比例的下降。
那么聚焦到医保账户的结果就是,花钱的人变多了,而交钱的人变少了,一升一降之间,医保账户出现相当严重的赤字。
而更加可怕的是,这才是老龄化的开始,未来老人占比会越来越高,其结果指向的是国家医保体系的破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正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失去的十年”的开始,经济的下行加速了危机。
因此,一场主要目的是控制医疗费用的医药改革被提上了日程。
![]()
然而这场改革差点摧毁了日本的医药产业。
在医院和医生端,政策主要是控制医疗支出,抓手主要有2个:
1、控制住院支出和药费。将患者的医疗支出与医生的收入晋升绑定,半强制医生开廉价药,以及尽可能早让患者出院;
2、控制运营费用。 缩减行政岗位,将行政工作分摊给一线医生,但不涨工资。
其中第一点是主要抓手。
在药品端,主要就是 推广仿制药,并利用集采和严厉的控价政策压制住药品的价格。
结果由于控价过猛,企业为了生存纷纷采用廉价原材料,生产出来的药品根本没有疗效甚至有害,最终反而损害了患者的身体。
一时间医疗纠纷和事故频发, 引发了严重的医患纠纷和民众对本土药的不信任。
前者最终转化为医生的社会评价下降,甚至对医生群体的直接伤害——杀医案件频发,导致本就稀缺的医生更少,因为没人想当医生了;
后者则 几乎摧毁了本土药的市场,使得进口药抓住可乘之机迅速占领市场。
![]()
同时 严厉的控价政策还几乎摧毁了日本药企的创新能力。
花大价钱、上十年时间研发出来的新药也只能卖溢价20%的价格,且接下来每2年还得降一次价。
与之相比做仿制药投入成本少,3~5年就可以上市,还勉强可以盈利。
结果显而易见, 大量药企都去做仿制药,甚至劣质药。
然而创新才有未来,于是短短10年间,曾经排名世界第二、不可一世的日本医疗帝国便轰然倒塌,差点暴毙。
可以说,人口老龄化是引发日本医疗控费改革的直接原因,但改革是一项艺术,度的把握非常重要。
把握好了,社会就能平稳向老龄化过渡 ,患者、药企和社会三者都受益;
把握不好,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这个问题需要花数十年时间来买单。
那么,我们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先说老龄化。
![]()
02/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才刚刚开始
最近,国家统计局出版了《中国统计年鉴2025》,其中公布了2024年全国31个 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其占比情况。
数据显示,我们已有20个省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何为中度老龄化呢?
意思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20%,或者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按照这个标准,下图标红的省份60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均超过20%,属于中度老龄化。
![]()
![]()
另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地区是我国老龄化最高的地区,这可能与该地区工业曾经辉煌,如今没落的进程有关。
老龄化最严重的省份是辽宁,当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9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9%——已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正如本文第一节所提出的, 老龄化对社会资源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老年人比例的上升,不仅代表需要使用医保的人数增加了,同时还代表还在工作缴纳医保的人数变少了。
一增一减之间,医保账户就会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
同时老年人占用的医疗资源是青年人的数倍。
这是因为 老年人一般得的都是类似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基础疾病,需要长时间的住院调理 ,远非发烧感冒这种开点药、挂个水就完事的。
比如90年代日本老龄化来袭时,就出现了 14%的老龄人口占据了60%的病床资源;
其中20%的老年患者住院超过一年,医院相当于变相承担了养老院的职责 的奇特现象。
所以你会发现,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可能远比你想的要可怕。
有危机就必然有改革。
那么我们的医疗控费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全貌不得而知,但我可以分享一条今年9月份的新闻。
![]()
03/
首家集采中选企业宣告破产
9月3日,天津医药采购中心官微发布公告称,在省际联盟骨科创伤项目中选企业—— 常州大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常州市康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均已破产,无法继续供应中选产品。
这是我们实施集采政策的6年多来,首次出现中选企业破产的情况。
而且,一下就是两家。
![]()
为何会破产?
因为我们强势的集采政策。
2021年以来,由于政府集采的强势控价, 12省联盟骨科耗材采集平均降幅高达88%,最高的竟超过95%。
而这两家破产的企业,靠的就是接下这种1折左右的超低报价才得以中标的。
显然这么点收入根本无法覆盖成本,可以说根本就是赔本赚吆喝。
但疫情之下,站在药企的角度, 面对行业内的严重内卷,不接马上就死,接了虽然将来也会死 ,但假如接下来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呢?
说不定就搏出了一片生机对吧。
当然站在4年后的我们知道所谓的经济好转并没有发生,反而越来越差了,因此结果显而易见,4年后两家企业资金链断裂,双双倒下。
![]()
倒下的虽然只有这两家,但绝不代表其他药企就好过。
数据显示, 生物科技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裁员,且愈来愈列 ,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30家生物制药公司宣布裁员,累积裁减员工人数高达13000多人,同比上升31%。
![]()
04/
强势的药品集采,乃至更广泛的医药控价政策,本质上都是老龄化来临后严峻的医保账户收支压力。
有日本这个前车之鉴,我们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因为几乎没得选。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很多时候是在几个坏的结果里面,选择一个相对不那么差的罢了。
无论怎么选都会有代价,就看哪一个相对较小而已。
一般来说,想要解决医保账户赤字问题,可选的方向只有3个:
1、放弃平价医疗体系 ,即增加患者自费比重,相当于多出来的钱由民众出;
2、降低医疗运营支出 ,相当于多出来的钱由医院出;
3、压缩药品支出 ,相当于多出来的钱由药厂来出。
![]()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平价医疗体系是不可能放弃的;
医院是可考虑的方向,但说实话我国医生的工作负荷本来就比西方医生要高,三甲医院里大多数科室大夫都是从早忙到晚,可挖掘的深度不大;
所有你会发现,最后我们也会选择第三个方向——即利用集采等方式尽量压缩药品支出。
居民、医院和药 企 三者里,药企永远是最小的那个代价。
即使事实上这个代价也不小,因为对药品价格的极致压缩一不小心就会摧毁我们刚刚建立起来的医药产业,而让进口药品趁虚而入。
最后,对个人来说有什么可做的吗?
感觉可操作的部分真的不多。
真要说的话,就是 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相信中国的潜力一定能走出“马尔萨斯陷阱”。
有空的时候就多读读教员的《论持久战》,往往会有新的心得。
同时 加强营养、加强锻炼,把身体搞好一点,尽量降低对公共医疗资源的依赖,也避免成为廉价药的牺牲品。
就比什么都强了。
全文完,欢迎 在留言区写下您的看法 ,谢谢阅读!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