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药企在中国集采中大获全胜。
印度 Hetero 公司凭借 0.215 元一片的报价在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中中标。而该药的原研厂商阿斯利康,报价维持在 4.36 元/片,是印度药的二十倍,无缘中标。
印度药企在中国的突破,引发了一个很现实的疑问:这些价格极低的印度仿制药,最终会进入谁的药盒?
![]()
简单来说,集采中选的药品,尤其是像印度 Hetero 公司这样最低价中选的品种,将主要供应给对价格敏感、需要长期用药的广大医保患者。
根据第十一批集采的规则,医疗机构会对中选药品进行“报量”,这意味着在采购周期内,医院必须优先完成中选药品的协议采购量(通常是医院报量的60%-80%)。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在公立医院就诊、使用医保报销的糖尿病患者,医生开具的很可能会是这款每片仅 0.215 元的达格列净印度仿制药。
这直接体现了集采“以量换价”、降低医保支出和患者负担的核心目标。
但原研药仍有特定空间。 在完成协议采购量后,医院在剩余的用药份额里可以自主选择其他中选品种或非中选药品。
也就是说,如果医院在完成集采定量外仍然有用药量且采购了原研药,如果患者有强烈的个人意愿且愿意自付溢价,理论上仍然有可能开到原研药。
不过,这部分的用量将会非常有限,并且取决于医院和医生的具体情况。
![]()
价格这么低,药性能有保障吗?
所有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这是参与国家集采的准入条件)的药品,包括本次中选的印度药,都被官方认定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生物等效”。
也就是说,假设现有评价体系客观有效,那在主要药效上,它们和昂贵的原研药没有显著差异。
尽管有报道提及中标的印度药企 Hetero 其部分工厂曾收到美国 FDA 的警告信,但其问题基地与拟中标将供应中国市场的达格列净生产不挂钩,预计履约不会是大问题。
从官方层面,其供应中国市场的药品质量是受到监管约束的。
对药企来说,这次印度药企的低价入局,还是深刻反映了中国医药市场的变革。
印度药企以“地板价”杀入中国市场,凭借的是其全球闻名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庞大的富余产能。这对国内仿制药企业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它们要么进一步压缩成本,要么加速向创新药或国际化转型。
而像阿斯利康这样的原研药企,在明星品种上选择维持高价、放弃集采市场,是一种战略性的“取舍”,以将资源集中于利润更高的创新药和前沿技术合作。
对于专利已过期的“老药”,它们可能更倾向于转向高端私立市场或与商业保险合作。
总的来说,集采中选的印度仿制药,首要目标是服务于更广泛医保人群的用药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