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指出,中国经过几十年的产业布局,已经在全球供应链中,建立起绝对的主导地位。过去,美国发动贸易战,以为能逼中国让步。结果发现,关键领域反而是中国握着美国“命门”。
![]()
报道回顾说,当年中国收紧稀土出口后,特朗普立刻“认怂”,主动提出谈判,最终签下“休战协议”。这场博弈,成了中国产业实力的一次“实战演练”。不过,《华尔街日报》也强调,稀土只是开始。中国真正的底牌,远不止稀土矿产。在锂离子电池、成熟制程芯片和医药原料药三大领域,中国都有足以让美国焦虑的掌控力。
先看第一张牌,锂电池。报道说得很直白:“谁掌握了电池,谁就掌握了未来的汽车和能源技术。”目前,全球最大的两家电池公司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是中国企业。即使电池在别的国家组装,核心材料大部分也来自中国。根据BMI的数据,中国供应商生产了全球79%的电池正极材料、92%的负极材料。在锂精炼领域,中国占全球63%的份额,精炼钴占80%,精炼石墨更高达98%。
![]()
这背后不是偶然,而是政策在支撑。2015年,中国提出要扩大本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短短几年间,几百家车企和电池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政府还鼓励车企优先使用国产电池,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到了今年,中国再出新规,防止核心技术外流。7月,商务部和科技部更新了《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对部分电池制造技术的海外转让实行严格许可制度。换句话说,中国正在巩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
第二张牌,是半导体,也就是芯片。外界只以为中国在追求“先进制程”,但其实在“成熟制程”上,中国已经领先全球了。所谓“成熟制程”,就是那些不是最尖端,但用量最大的芯片。它们被广泛应用在汽车、手机、家电、医疗、甚至军工领域。目前,中国大约占全球三分之一的成熟制程产能。这类芯片虽然技术难度不高,却是“基础零件”,一旦断供,整个行业都要停摆。
![]()
第三张牌,是医药原料药。这部分很多人容易忽略,但其实杀伤力极大。《华尔街日报》指出,美国药店货架上那些熟悉的药,泰诺、艾德维尔这些止痛药、退烧药,它们的主要原料,几乎全来自中国。美国市面上销售的药物,标签上虽然不会写“中国制造”,但背后的原料药或前体化学品,大多出自中国工厂。不仅如此,印度虽然是仿制药生产大国,但它的原料药供应,也高度依赖中国。一旦中国“减供”或“限供”,印度药厂根本无法维持生产。中国对医药产业的重视,也不是最近才开始的。早在2015年,药品和医疗器械就被列为国家重点产业。最新的“十五五规划”再次提出,要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中国正在从“药材大国”转向“创新药强国”。
所以说,如果特朗普坚持要把贸易战打到底,中国的反制手段不止稀土。锂电池、成熟芯片、药品,这些领域一旦“断供”,美国的工业体系就会出现连锁反应。从这也能看出来,特朗普其实并不了解美国经济的真实结构。他不知道,美国有上百种关键产品,都依赖中国供应。没有这些基础,美国连生产线都转不动,更别说“再工业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