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大盖斯和其族人的逃亡,虽然完全失败了,但他们却给罗马在西方的领土给予了间接而持久的打击。他们曾经冲进了巴诺尼亚,乌尔丁带领的匈奴人紧跟其后,曾经在巴诺尼亚和睦相处的三支部落--汪达尔人、瑞维人、阿兰人,在匈奴、哥特的两大民族威胁之下,再也无法在这里安枕。他们开始联袂西进,终于在公元406年渡过莱茵河,进入法兰克人盘踞的高卢(地盘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四大民族的聚集导致莱茵河畔的大战。传说战争中有两万汪达尔人被杀,包括他们的王。幸好阿兰人的援军及时赶到,他们才能摆脱全军覆没的悲剧。最终,三族人冲破法兰克人的防线,在此后的 3年里,尽情焚烧和掠夺高卢的城池,直到罗马援军的到来。公元 409年的时候,他们都已经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利比亚半岛,最终在这里建立了国家。瑞维王国建在半岛的西北部,而阿兰人则建国于今天葡萄牙的疆域之上,与法兰克人交战、牺牲最多的汪达尔人则拥剩下的地方。
当雷大盖斯带领的哥特人和瑞维人、汪达尔人、阿兰人,在匈奴人的压力之下不断西迁的时候,高傲的西哥特人,在国主阿勒力克的统率下,也开始向西罗马帝国进犯。阿勒力克首先向西罗马皇帝荷诺洛斯讹诈大宗金钱,以供养他的军队。但是,这个荷诺洛斯是个无能而又死硬的人,他在拒绝阿勒力克的讹诈之后,放弃罗马城的防卫,遁入帝国北部的首府--拉文那城。阿勒力克见来文的不行,决意使用武力。公元408年,他带领西哥特人,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平原,目标直指帝国首都--罗马城。
在之后的 3年里,他们三次围攻罗马城,每次都获得胜利。第一次的围困,他们带走大批的赔款;第二次的围困,他们做了帝国的高级军官,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拥立了一个皇帝。第三次的进攻,他们对罗马城造成了永久的伤害。当然,信奉基督的哥特人,没有破坏教堂,也没有染教堂的财产,被焚毁的公共建筑甚至只有一所,不过教堂之外的财产全遭洗劫。更让罗马人痛心的是,罗马作为一个不可侵犯的圣城,竟然被蛮族人攻破了,罗马的威严与光荣,受到有史以来的最大打击。
阿勒力克在抢劫罗马城之后,继续南进,他几乎蹂躏了意大利南部的每一寸领土。接着把目光投向"帝国的仓库"--北非。不过,他的远征计划随着他的去世而告终。继任领袖的阿萨尔夫,为巩哥特人在意大利已有的地位,开始寻求与罗马的和解。他率领军队朝西北而行,占据了高卢(地盘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南部的大片土地,之后又娶了西罗马皇帝荷诺洛斯的妹妹为妻。他和他的继承者们,成为罗马帝国名义上的总督。他们以罗马代表的名义,越过比利牛斯山,夺取了汪达尔人占据的西班牙东北部。
当西哥特人为摆脱匈奴人的流扰,进入罗马帝国,并获得高卢(地盘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南部的时候,另两支日耳曼人--勃艮底人和法兰克人,在多次被匈奴人击败后,也开始向西逃亡,他们越过莱茵河占据高卢北部。当众多的蛮族在乌尔丁带领的匈奴人驱赶之下向西奔逃、侵扰西罗马帝国的时候,匈奴人自己对于西罗马帝国并没有太大的动作。他们只不过赶走了其他蛮族,成为巴诺尼亚的主人翁。至于抢劫掠夺的勾当,只是以东罗马帝国为目标,而且似乎没有造成多少直接的伤害。相反,匈奴人还在这些轻微的劫掠中,失去了他们的王。
公元 408年,乌尔丁已成为在欧洲的所有匈奴部落的共主,被罗马人称为"多瑙河以北所有蛮族的首领"。乌尔丁为人异常骄傲自大,他曾经指着太阳,对前来求和的罗马官员说:"凡日光所照临的地方,只要我愿意,都能够加以征服。"一次劫掠之后,正当他携带大量的战利品、得意洋洋地回国之时,突然遭遇罗马人的埋伏。许多旧部下都离弃了他,害得他差点埋骨在这里。不久之后,他的名字就在世上湮没了。游牧民族似乎总依赖英雄,英雄的出现,将会带来民族的荣光,而当英雄凋零之时,民族也随之黯然了。
乌尔丁的时代过去了,匈奴人的故事,似乎又沉寂下来了。
十多年后,一个新的王朝渐渐浮出水面。人们喜欢把它叫做阿提拉王朝。但实际上新王朝的缔造者是阿提拉的叔父--奥克塔儿和他的兄弟路阿。克塔儿的生平隐晦不明。但我们可以确信,他曾经率部攻击莱茵河滨的勃艮底人,并最后因此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