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肝病患者在治疗中常会听到“肝移植”,却对它既陌生又担忧:肝移植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要不要做?术后能恢复正常生活吗?下面我们将一一解答这些关键问题,帮您放下顾虑、理性面对。
一、什么是肝移植?简单说就是“换个健康肝脏”吗?
肝移植本质就是把已经严重受损、无法正常工作的“病肝”,换成一个健康的“新肝”。我们的肝脏就像“人体化工厂”,负责解毒、合成营养物质、代谢药物等重要工作,一旦因为疾病走到“肝硬化晚期”“肝功能衰竭”,或者出现某些特殊肝病(包括肿瘤),保守治疗无效时,肝移植就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最后办法。
“新肝”目前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遗体捐献”,即去世后捐献者的肝脏,会经过严格检查,确保没有传染病、肿瘤等问题;另一种是“活体捐献”,通常是患者的亲属,在身体条件符合要求(比如肝脏大小合适、肝功能正常、没有基础病)且自愿的前提下,捐献自己肝脏的一部分。
二、哪些病人需要做肝移植?不是所有肝病都能“换肝”吧?
常见的适合肝移植的情况主要有4类:
1.肝硬化晚期:比如乙肝、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或者自身免疫性肝病发展到晚期,出现反复腹水、肝性脑病(比如意识模糊、行为异常)、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呕血、黑便)等,且药物控制不住时;
2.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这类情况属于“突发重症”,肝脏在短时间内快速坏死,若不及时移植,死亡率超过80%,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比如乙肝急性发作、戊肝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服用过量对乙酰氨基酚或不明成分的中药、化疗药等)、中毒(比如蘑菇中毒、工业化学物质中毒)。
3.肝脏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肝癌。符合“米兰标准”的小肝癌(单个肿瘤直径≤5cm,或多个肿瘤≤3个且最大直径≤3cm),没有血管侵犯、没有远处转移,且肝功能已经很差,无法做切除手术时,肝移植是较好的选择;
4.先天性/代谢性肝病:比如儿童常见的“胆道闭锁”(出生后胆汁排不出去,肝脏逐渐硬化),或者成人的“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异常,肝脏和大脑都受损伤)、“遗传性血色病”(铁沉积在肝脏导致损伤)等,这些疾病靠药物无法根治,肝移植能同时解决肝脏功能和代谢问题。
但也有几种情况不适合做肝移植,比如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活动性肺结核、全身转移的恶性肿瘤,或者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的,医生会通过全面检查排除这些情况。
三、决定做肝移植后,术前要做哪些准备?要等很久吗?
术前准备主要分“检查评估”和“身体/心理准备”两部分,而且等待供体的时间确实因人而异,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到一年,具体看供体匹配情况。
1.先做全面检查,确认“能不能做”
肝脏相关检查:比如肝功能(看肝脏剩余功能)、肝脏CT/MRI(看肝脏大小、肿瘤位置、血管情况)、胆道造影(看胆管是否通畅),确保能顺利切除病肝;
全身评估检查:比如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看心肺能不能承受手术)、血常规、凝血功能(看出血风险)、传染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等,避免交叉感染),还有血型等。
如果是活体捐献,捐献者也要做同样的全面检查,确保身体没问题,且捐献的肝脏部分能满足受者需求。
2.自己要做的准备:调理身体、调整心态
身体调理:戒烟戒酒(烟酒会加重肝脏负担,也影响术后恢复);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便秘;
心理准备:肝移植手术不算小手术,难免会紧张、焦虑,可以多和医生沟通手术流程,和其他移植患者交流经验,家人也多给予支持,避免过度恐惧;
四、肝移植手术过程复杂吗?会疼吗?要做多久?
肝移植手术确实是大手术,但现在技术已经很成熟,全国很多医院都有经验丰富的移植团队,不用过度害怕。整个过程大概分4步,全程在全麻下进行,患者不会有疼痛感:
1.麻醉:手术前先打全麻,患者会失去意识,麻醉医生会全程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确保安全;
2.切除病肝:医生在腹部做一个切口,先分离病肝周围的血管(比如门静脉、肝动脉、下腔静脉)和胆管,然后把已经坏死或病变的肝脏完整切除。
3.植入新肝:把健康的新肝(或活体捐献的肝段)放到原来肝脏的位置,然后依次吻合血管(先接门静脉、肝动脉,让新肝有血液供应,再接下腔静脉)和胆管(让胆汁能正常排出),这一步要保证血管和胆管通畅,没有渗漏;
4.缝合伤口:新肝植入后,医生会检查有没有出血、胆汁渗漏,确认没问题后,缝合腹部切口,手术就结束了。
整个手术时间一般在4-8小时,具体看病肝切除的难度和新肝吻合的情况。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送到“重症监护室(ICU)”观察1-3天,等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转到普通移植病房。
五、术后恢复要注意什么?能正常吃饭、活动吗?
术后恢复是“长期工程”,主要靠“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规律复查”:
1.必须吃“免疫抑制剂”,不能擅自停药
新肝对身体来说是“外来者”,身体可能会出现“排斥反应”(攻击新肝,导致新肝受损),所以术后要长期吃“免疫抑制剂”,目的是让身体“接受”新肝,和平共处。
重点提醒:免疫抑制剂必须按时按量吃,不能随便减药、停药,否则可能引发严重排斥反应。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者忘记吃药,要及时联系医生,不要自己补药。
2.饮食循序渐进,避免伤肝食物
术后饮食分阶段调整:
术后3-5天:胃肠功能还没完全恢复,先吃流质食物(比如米汤、藕粉、稀粥);
术后1周左右:胃肠功能好转,改成半流质(比如面条、鸡蛋羹、豆腐);
术后1个月后:逐渐恢复普通饮食,但要注意“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比如多吃瘦肉、鱼、鸡蛋、新鲜蔬菜,避免油腻(比如油炸食品、肥肉)、辛辣刺激(比如辣椒、花椒),还要绝对戒烟戒酒,避免吃可能伤肝的药物。
3.活动慢慢加,避免劳累
术后早期(1-2周):可以在病房里慢慢走动,比如每天走10-15分钟,避免久坐、久躺,预防血栓;
术后1-3个月:逐渐增加活动量,比如散步、打太极,但避免剧烈运动(比如跑步、打球)、提重物;
术后6个月后:如果恢复顺利,没有并发症,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轻度活动,比如上班(避免熬夜、重体力活)、散步,但还是要避免过度劳累。
六、肝移植有风险吗?会出现并发症吗?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但肝移植的风险和并发症大多能通过提前预防、及时治疗控制,常见的有3种:
1.排斥反应:最常见的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多在术后1~3个月出现,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或者出现黄疸(皮肤、眼睛发黄)等症状;慢性排斥反应进展比较慢,可能导致小胆管狭窄或消失。只要按时吃免疫抑制剂,定期复查,医生能及时发现排斥反应,通过调整药物控制。
2.感染:因为吃免疫抑制剂,身体免疫力会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比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预防方法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比如商场、菜市场),流感季节可以打流感疫苗,出现发烧、咳嗽、尿痛等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
3.胆道并发症:比如胆管狭窄、胆汁渗漏,多在术后1~3个月出现,症状是腹痛、黄疸、发热。医生会通过胆道造影检查确诊,然后用介入治疗(比如放支架扩张胆管)或手术解决。
另外,长期吃免疫抑制剂可能会有副作用(比如高血压、高血糖、肾功能损伤),但医生会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肾功能,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七、肝移植后能活多久?能正常生活吗?
这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答案是:只要恢复顺利,没有严重并发症,很多患者能长期存活,甚至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根据国内数据,肝移植术后1年生存率大概在85%-90%,5年生存率在70%-80%,很多患者术后能活10年、20年,甚至结婚生子、正常工作。
关键还是要记住:术后遵医嘱吃药、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不劳累、清淡饮食),有问题及时和医生沟通,就能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肝移植不是“绝症后的最后一搏”,而是很多肝病患者“重获新生”的机会。如果医生评估您需要做肝移植,不用过度恐惧,多和移植团队沟通,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认真护理,大部分人都能顺利恢复。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比如供体等待流程、术后复查细节,都可以随时问你的主治医生,他们会给你最专业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