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第十三屆亞太酒店設計年會於11月16日在中國青島美高梅酒店圓滿落幕。本屆年會以“覺醒”爲主題,匯聚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酒店設計大師、國際酒店管理集團、知名地產開發商、行業精英等齊聚一堂,共繪亞太酒店設計業的嶄新藍圖。
11月13日 签到花絮
![]()
![]()
11月14日 DAY1
開幕式

![]()
演講嘉賓
![]()

分享主題
“中國奢華酒店——價值重塑與未來圖景”
部分演講內容:
本次專題分享中,李芝惠女士深入剖析了中國奢華酒店市場的現狀與未來。在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情況下,市場正從粗放的增量開發轉向精細的存量運營,資產交易日趨活躍。
儘管面臨短期經營壓力,奢華酒店展現出強大的業績韌性,其核心競爭力在於爲高淨值客羣創造體驗溢價,而非僅依賴硬件堆砌。
她指出未來趨勢凸顯四大關鍵維度:一是在地文化的極致表達,超越符號化設計,構建深度目的地體驗;二是私密性與社區感並存,如上海文華東方所示,與周邊環境共生能創造獨特價值;三是可持續奢華成爲高淨值人羣價值觀的載體;四是構建“酒店+X”的跨界生態,使酒店本身成爲資源整合平臺。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

分享主題
“覺醒”
部分演講内容:
伍仲匡先生的分享以一場重返母校的演講爲軸,串聯起其設計生涯的感悟與哲學。
他回顧自己的職業歷程,認為關鍵並非在於技術的嫺熟,而在於擁抱變革的適應力。其公司規模從擴張到主動精簡的經歷,更讓他深刻領悟到,設計的初心與專注遠比對規模的追求更爲重要。
他將設計哲學精妙地比喻爲“與空間共舞”。首先需要用心“擁抱”空間,感知其個性與潛能;進而調整“步伐”,尊重歷史或結構的限制,以求和諧共生;最終則需勇氣一躍,在充分了解後大膽突破,創造動人瞬間。從倫敦歷史建築到香港高空餐廳,其作品皆印證這一理念:設計的目標不是征服空間,核心都在於一場謙遜而精彩的對話。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

分享主題
“覺醒——喚醒感知之時”
部分演講内容:
在亞太酒店設計年會上,Cedric Jaccard分享了其“感官覺醒”的設計哲學。強調其公司的核心目標是“塑造空間,創造獨特的目的地體驗”。
他將卓越的酒店體驗歸納爲四大感官支柱:首先是“抵達”的儀式感,如馬爾代夫四季酒店引導客人赤足上島,完成從外部到內部的心境轉換;其次是“在地”文化的精髓提煉,而非符號堆砌;第三是促進“互動”的社交氛圍與能量流動;最後是引導客人在光影體感中進行無形“探索”。
通過蘇州四季、杭州凱賓斯基等項目,闡釋了AC的設計理念:真正的奢華在於私密、永恆經典及與自然的融合,其團隊致力於在可控規模下,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空間體驗。將設計哲學精妙地比喻爲“與空間共舞”。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

分享主題
“設計即日常”
部分演講内容:
此次分享體現了設計師對其個人美學觀念、設計哲學及精神家園的溯源與剖析。他講述經歷如何塑造其審美基底,環境促成沉靜的思考和對“真實生機”的追求。
他的設計理念強調“連接”與“敬畏”。通過遊歷世界形成獨特觀察方法,摒棄標準化酒店體驗,深入市井街巷,捕捉不同文化背景下共通的“人性”與生活情感。使其設計超越了形式,植根於人文。
讓空間自然生長,並視每個項目爲與業主、場地雙向滋養的共創過程。通過大理的自宅和項目實踐,他剖析並展示了自己追求的最高境界:一種設計與生活無縫融合、與當地社區深度聯結、在敬畏自然與歷史中創造從容生活的狀態。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

分享主題
“Form follows life形式随生活而生”
部分演講内容:
Lisa Hassanzadeh作爲荷蘭Concrete設計事務所室內設計總監及合夥人,在亞太酒店設計年會中闡述了其團隊的核心設計哲學:“先設計生活,再設計空間,最後纔是建築”,始終將人的體驗置於首位。
她通過系列案例展現了該理念的多元實踐:在大阪W酒店等項目中,她將地方文化融入奢華體驗,定義現代生活方式;通過CITIZENM酒店和ZOKU的創新模式,以模塊化等方式實現“平價奢華”,重塑旅居概念。
更進一步,Lisa Hassanzadeh強調了設計的社會責任。其團隊在URBY共享住宅、MOOS保障性住房等項目中,致力於用環保、可循環的材料爲不同羣體構築有尊嚴、有溫度的社區,體現了設計在回應社會需求、創造普世關懷方面的巨大價值。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11月15日 DAY2
演講嘉賓


分享主題
“抵達無界之境”
部分演講内容:
鄭忠先生在這屆年會的發言展現了企業掌舵人的戰略視野與情懷。他明確本次分享不僅是成果展示,更是闡釋企業"二次創業"的核心精神——"走出去",即對設計本質、業務模式和全球佈局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 他提出了"設計無界,源於思想無疆"的理念,強調突破風格束縛,追求設計思想的自由。他深刻指出,卓越作品需要建築、運營等多領域頂尖人才的協同作戰。並分享了貫穿其作品的"酒店住宅化"理念,致力於打破商業空間與居住空間的界限,創造更具歸屬感的體驗。
陳德堅先生以年度總結的基調開場,特別強調了跨專業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指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匯聚各領域頂尖人才,而不僅僅是依賴設計師的個人才華。 他介紹了上海華爾道夫、新疆伊寧洲際等年度重點項目。他的講述不僅補充了郵輪設計理念應用、建築與室內配合等專業細節,更通過分享項目執行中的挑戰與突破,讓聽衆感受到作品背後的專業深度。
林鑫先生的分享呈現了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法論體系。面對大同既下山項目缺乏自然景觀的核心挑戰,團隊創新性地將其重新定義爲文化體驗樞紐,通過整合雲岡石窟等歷史資源,打造"三天兩晚專屬文化線路"。這種從運營端入手的頂層設計思維,展現了將文化敘事轉化爲商業價值的專業能力。 在設計深化過程中,團隊以"五重境界"構建體驗序列,尤其通過對北魏歷史的研究,創造出"廢墟"式中心庭院等標誌性空間。他特別強調了建築、室內、景觀的深度融合過程,展示了團隊協作將歷史靈感轉化爲具有現代代感的沉浸式場景。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

分享主題
“自然、情感與場所”
部分演講内容:
作爲Heatherwick studio合夥人及中國工作室總監,這次分享呈現了其團隊對當代建築發展的深刻反思與創新實踐。他指出,在數字化時代,城市面貌趨同,使人們脫離自然體驗。對此他們提出"超級實體建築"理念,主張建築應超越功能主義,通過融入自然元素和文化質感,重建人與環境的情感連接,創造能存續百年的獨特空間。
上海天安千樹、西安商業綜合體等案例,將自然生態與地域文化轉化爲建築語言。這些設計通過模塊化構造、光影變化和生態融合,創造出充滿生命力的沉浸式場所體驗。 同時強調了優秀建築應超越經濟效率考量,重點關注人的情感體驗。不論是新加坡呼應熱帶氣候的垂直花園住宅,還是泰國受傳統燈籠啓發的酒店,都體現了對地域特色的尊重。他們主張建築應成爲能隨時間生長的生命體,千年後仍被珍視,從而實現從服務功能到滋養心靈的品質昇華。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

分享主題
“生息境構”
部分演講内容:
他以“生息境構”爲核心哲學,系統闡釋了設計應如生命般自然生髮、注重節奏韻律、追求獨特意境與氣韻,並通過個人化的建構方式來實現。其靈感既源於童年鄉土記憶與東方山水文化,也得益於國際遊學與專業交流。
通過海南金普頓、珠海悅榕莊等近期項目,展示了其理念的落地實踐。面對舊建築改造等挑戰,其團隊擅長從在地文化中提煉主題,完成從建築到室內的整體創作,並注重運用光影、材質營造藝術化空間體驗。
他將心得彙集成《生息境構》一書。表示成就歸功於業主與合作方支持,對行業同行表達了敬意。結語“我從自然中走來,又走向心中的山水”,凝練道出其從鄉土滋養到內心山水構建的完整精神脈絡,展現出一位成熟設計師的文化底蘊與理想情懷。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

分享主題
“設計的鬆弛感,空間的呼吸感”
部分演講内容:
邵程在年會上分享了自己創業的起點與破局,爲同齡人提供了務實的發展建議。他首先強調回歸設計本源,認爲卓越的作品是設計師最有力的名片,遠勝於過度營銷。
在創作層面,他提倡“鬆弛感”與“折中主義”,鼓勵設計師廣泛涉獵,打破風格界限,將古典淵源融入現代審美框架,設計上強調敘事性與剋制,尊重空間本質。
通過多個酒店、餐廳及高端地產項目的案例,展現了其團隊在融合東西方文化、平衡創意以及用創新材質與工藝塑造空間情緒上的能力。他創立的收藏級設計畫廊Objective Gallery,在打磨團隊的同時,更將“藝術軟裝”理念融入項目,形成了獨特的設計語言,突破了標籤化的風格,他堅信,在迎合市場的潮流中,專注並深耕自己的審美體系,反而能創造獨特的價值。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互動論壇
![]()
▲從左至右
孙建华(論壇主持) | ATENO天諾國際創辦人、設計總監
關永權 | 關永權燈光設計有限公司首席顧問
張曉曉 | GOA大象設計執行總裁 / 總建築師 / 資深合夥人
胡彬 | 萬豪國際集團大中華區設計和項目管理副總裁
周黎 | 陝西萬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兼酒店事業部總經理
部分对话内容:
本次酒店設計年會論壇,匯聚了三方視角,共同探討新週期下的行業趨勢,尋找破局之道。
論壇闡明瞭從行業趨勢出發,整合稀缺性資源,市場已從增量開發轉向存量改造與精細化運營。要將設計師視爲共創的的合作伙伴,呼籲與設計方共同創新,並表明不論酒店還是設計都要有覺悟以及認知,方向纔會清晰。
從實踐角度探討,良性的“衝突”是多元目標的碰撞,能激發更優解決方案。堅信中國依然缺乏“好酒店”,未來的巨大機遇在於將國際標準與本土文化深度融合,用設計爲商業注入獨特的場景力與文化價值。
最後和參會人員共同思考行業未來發展,面對當前環境,行業需從單純的成本控制轉向通過極致產品、精準策略與文化創新來創造不可複製的核心競爭力,以此開啓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歡迎晚宴
![]()
新任專家委員會委員:
Gwenael Nicolas-日本Curiosity總裁、創意總監、創始人
Diego Gronda-西班牙Gronda CEO-創始人兼創意總監
邵程-召禾室內設計(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
![]()
▲頒發《2025年度戰略合作伙伴》牌匾
![]()
▲燈光設計大師關永權演唱《The end》
![]()
▲亞太酒店設計高級研修班學員 晚宴節目《五行太極》
![]()
▲抽獎《科勒芸沁智能坐便器》——獎品由科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提供
![]()
▲抽獎《生肖馬》——獎品由杭州松者藝術品有限公司提供
![]()
![]()
![]()
11月16日 DAY3
演講嘉賓
![]()

分享主題
“覺醒-感悟三十”
部分演讲内容:
盧志榮先生以《覺醒》爲主題的演講中,其核心思想圍繞:從商業迴歸人文、從浮誇迴歸本質、從短期迴歸永恆、從自我回歸責任,呼應了“覺醒”一詞。分享內容以三十個深刻的自省問題,引導設計從業者重新審視設計的本質與價值。他強調,設計的成功不應由銷售數量界定,而在於其能否經受時間的考驗。真正的設計應以人爲中心,作爲襯托生活的純淨背景,而非設計師自我炫耀的舞臺。
他呼籲尊重材料的本性,反對過度設計與技術炫技,認爲簡潔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而非簡單的簡化。設計應注入愛與關懷,反映真誠的性格,並承擔起文化傳承的使命,成爲一種持久的力量,而非短暫的消費品。
最後,盧志榮將設計提升至一種社會責任與哲學思考,認爲每一件作品都應源於對問題的深刻理解,並能爲社會帶來積極貢獻。真正的“覺醒”,在於從浮躁中迴歸平凡與內在,在熟悉日常中尋找連結與安慰,這是一場指向內心與責任的設計修行。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

分享主題
“心物八講”
部分演讲内容:
琚賓在其《心物八講》主題演講中,系統闡述了其核心設計方法論。他提出,設計應始於“物”而歸於“心”,是一個從物質基礎昇華至精神意境的過程。
他將設計解構爲八個兩兩相對的維度:功能與形式是解決基本問題的起點;建構與美學關乎材料與工藝的真實表達;遊園與尺度操控東方語境下的空間體驗與情緒;材料與五感旨在喚醒身體的深層記憶。
進而,通過情境與物件的敘事營造和圖像與想象的意境延伸,最終凝聚爲空間整體的氣韻與氛圍,形成可感知的生命場域。所有設計的終極指向,是共善與共生——以善意對待場地與萬物,讓空間超越物質本身,成爲能滋養生命的場所。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

分享主題
“設計生活:從奢華體驗到社會關懷的建築實踐”
部分演讲内容:
Diego Gronda在演講中指出“講故事”是高端酒店設計在2025年依舊不變的核心。他通過對比智人與穴居人,闡明瞭人類獨特的敘事能力是建築學的起源。他強調,其事務所正是將“敘事”作爲設計靈魂,通過創造獨特的體驗與情感聯結,使項目與衆不同。
他通過四個具體項目,詮釋瞭如何將理念落地。核心流程是“體驗先行”,在規劃與建築設計之前,先構思用戶在空間中的具體感受,如普吉島項目“陽光穿過泳池形成波光”的瑜伽體驗,或巴哈馬項目中以“隨行花香”貫穿全程的設定。這種以用戶體驗倒推設計的一體化模式,確保建築、室內與情感目標的完美統一。
其設計的根本出發點是用戶的情感與記憶,而非設計師的個人表達。在面對AI浪潮時,他持樂觀態度,認爲深度人文洞察的“敘事”與個性化體驗是無法被替代的,這纔是打造能經受時間考驗、令人印象深刻的設計的關鍵所在。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

分享主題
“建築,是⼀種記憶的存在”
部分演讲内容:
戚山山以“建築是一種記憶的存在”爲核心,闡述其設計哲學與實踐。她認爲,建築的本質並非設計師的自我表達,而是喚醒人與場地、自然深層連接的媒介,其終極目標是創造能沉澱於生命中的體驗與記憶。
基於在西藏等高海拔地區的極端實踐(如來古山居),她提出建築應“輕觸大地”,以模塊化等創新技術謙卑地融入環境,解決問題而非彰顯形式。她強調設計師應具備“畫中人”的視角,通過操控遊走路徑、尺度和視線,引導人們從“觀看”轉爲“呼吸風景”,重獲“看見”自然與內心的能力。
從西湖的童年記憶到西藏的宏大場景,她所有的設計都旨在將身體的感知轉化爲空間的敘事,讓建築成爲一個背景,最終退隱,只留下那份由體驗凝練而成的、永恆的記憶。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

分享主題
“好奇引路,覺醒爲歸”
部分演讲内容:
尼古拉斯:“覺醒” 主題,恰好與 “好奇” 呼應,今天就用幾個核心方向,和大家分享這份 “好奇與覺醒” 的實踐。首先是三大核心意識:我們做設計,先講 “當下意識”,要讓用户忘卻地域,沉浸在品牌與環境的獨特互動中,就像倫敦的項目,讓空間成為品牌的延伸;再講 “感覺意識”,用單一顏色搭配多元材質,打造能牽動情緒的體驗,比如大阪的門店,能讓走出的人眼中暫時映滿藍色;最後是 “時間意識”,把文化視角融入設計,就像我們的香水,一滴漣漪能引發不同文化的想象,也打破了 “不可能” 的工藝侷限。而文化與連接,是設計的靈魂。
在大阪四季酒店,我們摒棄歐式垂直佈局,用日式 “藏與露” 的3D 設計激發探索欲,讓每一步都有新發現;我們也讓項目主動擁抱城市,創新,更是 “好奇” 的底色。和勞力士合作時,我們讓門店玻璃映射顧客,用無表的空空間引導探索,用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哪怕是我為進入酒店業設計的 “假項目” MEILO HOTEL,也藏着核心想法 —— 把自然最大化,打破千篇一律的城市建築...
![]()
![]()
▲活動現場精彩分享
再次感謝所有演講嘉賓的傾囊相授,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以及每一位與會者的熱情參與。盛會暫歇,步履不停。願我們帶着這份啓迪與感動重返創作現場,用作品回應這個時代。期待來年再聚,共見新生!
特別鳴謝
![]()

關於亞太酒店設計年會
亞太酒店設計年會是亞太地區最早且唯一專注于酒店設計領域的大型國際盛會,每屆年會都以深刻富有前瞻性的主題、高層次的演講嘉賓和豐碩的年會成果赢得了業界的一致關注與認可,现已成为亞太地区最具專業素質、最具學術威、最具影響力的國際交流平臺之一。亞太酒店設計年會始终以推動旅遊酒店行業健康穩固發展以及促进全球酒店设计行業整體開拓創新為使命,得到了世界多個國家的設計院校、行業協會以及知名媒體的支持,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酒店設計精英、國際酒店管理公司負責人、酒店開發商代表、旅遊高官、政府領導人出席歷届年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