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乍泄:戛纳,不如重新开始
《重庆森林》以及之后的《堕落天使》为王家卫打开了国际市场,他慢慢成为欧美艺术电影市场的宠儿,如今他只缺一个有分量的奖杯来奠定他的江湖地位。他把目光再次投向戛纳,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王家卫第二次来到戛纳,他渴望得到肯定,这一次他带来了《春光乍泄》。
在这部纯粹的文艺片里,王家卫这次放弃了之前多线交叉的叙事手法,减少了主观旁白,也离开了动作、暴力、杀手、警察等类型片元素。两个香港青年流浪至南美的阿根廷,地球上离香港最远的一个角落,两人感情时冷时热,有时同室缠绵、共舞探戈,有时冷言相对,甚至大打出手,最后一个继续流落异乡,另一个则踏上了归家的旅途,藏在这段感情背后的,是香港人对回归这一政治历史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对身份认同的焦虑。
为了拍这部夹杂政治隐喻的同性恋题材电影,王家卫把包括梁朝伟、张国荣在内的大批人马骗到地球另一边的,离香港有30多个小时飞行距离的阿根廷,这里有温暖的冬天,夏天却寒冷异常,所有的人都以为很快可以拍完回香港,谁知王家卫拍起来没完没了,影片从1996年5月开拍,原定的4个星期拍摄时间被无限延长,直到圣诞节前两天,剧组才回到香港进入后期制作,而直到4月16日,也就是第50届戛纳电影节报名截止日当天,在选片人员的催促下,王家卫才最后确定了影片的名字。王家卫不到最后一刻决不“交卷”的“恶习”也由此初露端倪。
1997年5月7日,戛纳50年庆典。王家卫很快发现,他再次被电影大师们包围,几乎所有当红的大导演们都出席了此次电影节,马丁·斯科赛斯,弗朗西斯·科波拉,安东尼奥尼……而电影节更特别准备了一个50年大奖“棕榈的棕榈”,授予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以奖励伯格曼一生在电影创作方面的成就。在竞赛片单元中与王家卫同场竞技的包括德国人维姆·文德斯,日本导演今村昌平,伊朗电影诗人阿巴斯,当时已誉响国际的李安也携新片《冰风暴》加入战团,最终今村昌平的《鳗鱼》和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分享了金棕榈,但他们谁也无法掩盖王家卫的光芒,《春光乍泄》在戛纳技惊四座,包括巩俐在内的评审团一致决定,将最佳导演奖授予王家卫。
正如片中那句著名的对白“不如我们重新开始”所言,王家卫凭借《春光乍泄》再试戛纳,一击得手,影片化繁入简,加上国际性场景和多种语言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观众对字幕的抗拒程度,而加上身为评审团成员的巩俐的旁敲侧击和引导,王家卫捧得大奖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