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6:迟到的戛纳考生
《花样年华》之后,王家卫全力投入同期开拍的《2046》,长达5年的拍拍停停,不断传出的主角罢演流言,让这部电影成为至今以来最折腾的王家卫作品。王家卫甚至中途抽空去监制了《天下无双》,还完成了与安东尼奥尼和索德伯格合作的三段式电影《爱神》,本来影片已经放出风来,准备参加2003年的戛纳电影节,后来也因为非典的缘故而不得不延后整整一年。而到了拍摄后期,《2046》的拍摄流程完全颠覆了正常的操作,影片拍摄和后期制作同时进行,大量胶片每天往来于香港、曼谷、巴黎三地,连演员自己都不知道影片进度如何。
2004年第57届戛纳电影节定于5月12日开幕,《2046》定在当地时间20日在戛纳作全球首映,但直到5月7日,电影居然还在上海和曼谷两地拍摄,时间紧迫,王家卫再次与戛纳玩起了“生死时速”,他在上海东方酒店拍摄现场设立了剪辑间现场随拍随剪,同时在巴黎做后期混音,公映前两天,工作人员为了节省飞行时间,只好在互联网上传送电影片段到巴黎制作字幕。19日,更大的噩耗传来,《2046》的4本拷贝在运送往巴黎途中在曼谷机场被扣关,电影肯定无法赶上第二天戛纳首映。20日,戛纳组委会只好宣布王家卫的参赛片将无法按时抵达戛纳,原定早上举行的《2046》全球首映推迟到晚上,首映前的媒体观摩场被迫取消,首映记者会也被推迟至第二天,组委会发言人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影片还在路上,但我们不能确认它是否按时到达。”
当地时间20日下午三点半,千呼万唤的王家卫终于带着拷贝抵达戛纳,4小时后,他和同样望穿秋水的梁朝伟、木村拓哉、巩俐等人一起出现在主会场的红地毯上,接受蜂拥而至的记者和影迷们的欢呼。这可能是近年来最混乱的一次戛纳首映式,整条戛纳海滨大道人满为患,按照计划,红地毯后的《2046》首映场将和媒体观摩场合并,但组委会很快发现,要求参加首映礼的嘉宾人数远远超出预计,只能临时做出调整,在主会场旁边的布努埃尔剧院同时放映该片。提前获得通知的媒体记者早早地在剧院门口排起长队,而不少身着晚礼服、手持请柬入场的普通观影者也被请出了主会场,当他们匆匆地赶到布努埃尔剧院时,却发现这里同样人满为患,连过道里面都坐满了人。仍无法入场和观众和记者开始抗议,强烈要求加映,一些因为买不到票在剧场门口急得团团转的影迷也加入抗议行列,紧急磋商后,组委会决定在首映之后再加映一场,于是一条长龙又从剧场门口延伸开去。
在同时开映的两个会场内,王家卫向观众揭开了这个延续四年的谜团,《2046》展示了一个关于变与不变的故事,《花样年华》的男主角继续以作家的身份出现,寻找过去的回忆,他在小说里虚构了一个叫“2046”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不会改变,《2046》不仅仅是《花样年华》的延续,更上接《阿飞正传》,处处有《重庆森林》、《春光乍泄》的回响,可谓是王家卫从影以来,集大成的总结之作,尽管电影明显可见匆忙赶工的痕迹,但首映之后仍然好评如潮,官方刊物《screen》以一个3.3的最高分证明了为期四年的漫长等待物有所值,在11个影评人中,有三位给出了“完美”的4分,其他人都给出了“优秀”的3分,加上在所以已经结束的展映中,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获得如此压倒性的评价,金棕榈似乎已经在向王家卫招手。
戛纳时间23日下午6点,闭幕式在电影宫卢米埃尔大厅举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以昆汀·塔伦蒂诺为主席的戛纳评审团将金棕榈大奖颁给了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华氏911》,最佳导演被法国人托尼·葛立夫夺得,韩国电影《老男孩》获得评审团大奖,《2046》颗粒无收。
本来作为王家卫蛰伏5年的野心之作,《2046》在故事结构、演员表现、艺术元素等方面都具备了问鼎大奖的条件,加上评审团主席塔伦蒂诺是人尽皆知的王家卫粉丝,占尽地利人和却大热倒灶,评论普遍认为,全因王家卫此次玩的实在过火,整个戛纳为了《2046》团团转,为以示对电影节的尊重和对王家卫的“惩罚”,影片没有得奖也在情理之中,也有评论认为,评审团主席塔伦蒂诺虽然很喜欢《重庆森林》,但不见得特别青睐王其它结构复杂的作品,例如《东邪西毒》,《2046》在结构上与《东邪西毒》相似,只看一次未必能看懂导演意图,而《华氏911》政治意图相当明显,一向喜欢此类电影的戛纳自然青睐此片,加上此前很少有大电影节将最佳电影的荣誉授予纪录片,戛纳能开此先河,何乐而不为。
无论如何,《2046》宣告了王家卫60年代三部曲的结束,他借助这部电影把一切前作的关联都解释得清清楚楚,在该片的戛纳公映版本上,导演在电影的最后加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旁白,“每个去2046的人都想找回失去的回忆,因为那里一切不变。没有人知道这是真是假,因为去过那儿的人都没有回来,除了我,因为我需要改变”。
这大概也是王家卫自己的心声,是需要改变的时候了,在戛纳,《2046》公映这天,他卸下了包袱,重新出发。
戛纳首位华人评审团主席
2006年1月5日,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在巴黎宣布,王家卫将担任5月17至28日举行的第59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他成为戛纳电影节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评审团主席,也是首位获此头衔的亚洲导演。王家卫随后发表了简短声明,他表示,“每个城市都有她独特的语言,戛纳的语言对我而言,就是梦想。各位将有幸在电影节期间,尽情享受来自全世界顶尖电影人的梦想,但我与评审团比各位不幸的是:我们还必须代表大家品评谁比较会做梦。”
似乎为了弥补王家卫上次携力作《2046》失意戛纳的遗憾,在4月20日揭晓的电影节官方海报直接套用了《花样年华》和《2046》的意境,狭窄幽暗的暖色楼梯,身着旗袍的东方女子,仿佛耳边萦绕着旧上海的歌声。而在电影节开幕当天,王家卫携评审团成员出现在红地毯上时,现场奏起了《2046》的背景音乐,开幕典礼即将结束时,组委会甚至请来世界著名女高音安吉拉·乔治乌现场演唱《2046》中曾经出现的配乐,歌剧《圣洁的女神》。
戛纳如此高调向自己致敬,王家卫决心有所回报。这年的戛纳电影节面临着很大的舆论压力,之前两届影展的评奖标准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尤其是纪录片《华氏911》夺得金棕榈更让电影节转入了“暗箱操作”的声讨之中,王家卫此次可谓临危受命,但事实证明,他再次为戛纳带来了新的想象力空间,这届电影节评出了五位影帝六位影后,《光荣之路》中的5位男主角和《回归》中的6位女主角分获殊荣,王家卫再次改写了戛纳历史。而在其它大奖的分配上,王家卫也是大打太极,奉行人人有份的原则,英国传奇导演肯·洛奇凭《风吹稻浪》夺得金棕榈大奖、法国本土影片《佛兰德》获评委会大奖,而呼声极高的《巴别塔》和《红色之路》则分获最佳导演和评委会奖,中国导演王超的《江城夏日》则成为“一种关注”单元的最佳影片,可谓皆大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