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转出申请成功,请等待银行处理。”2025年10月24日上午11点,来自西安的卢先生通过“六客云帮”APP提交了一笔五万多元的货款提现申请,页面立即弹出一句提示。
按照卢先生的过往经验,这笔提现申请经平台后台人工审核后即可到账。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2025年11月19日,这笔钱依然未见踪影。对卢先生来说,他辛苦赚来的工资被锁在了屏幕另一端。
卢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不少投资者反映,国庆节后,“六客云帮”的提现通道就开始出现异常。起初只是限制大额提现,小额仍可勉强到账;但自2025年10月20日起,情况进一步恶化,无论提现金额大小,资金均被“卡”在平台中,无法转出。
公开资料显示,“六客云帮”上线于2021年,运营主体为东莞市盟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盟大集团。官网介绍称,盟大集团旗下拥有环球塑化、大易有塑、盟大企业购、小谷丰收等多个数字科技服务平台,该公司曾获粤科金融、启赋资本、深创投等多家知名机构的多轮投资。2023年,盟大集团推出“小谷丰收”平台,切入白酒产业链,提供原酒预订、封坛等投资模式,承诺每年固定收益,并称资金由银行监管。
2025年11月以来,不仅“六客云帮”,同为盟大集团旗下的另一款APP“小谷丰收”也提现困难。湖南、浙江、陕西、广东、贵州等多地的投资者纷纷在互联网平台发声。在一个投资者交流群里,有人悲愤地写道:“一辈子的血汗钱,就这样被诈骗了。”
投资者告诉经济观察报,10月底,盟大集团向部分投资者提供了一份兑付方案。根据该方案,未提现金额将分四档处理:10万元以下的,分12个月兑付完毕;10万元以上的部分则采取“打折兑付+债转股”结合的方式,股权指盟大集团的股权。
卢先生的客户经理告诉他,目前该平台牵涉投资者数量超过3000人,涉及金额高达十几亿元。
2025年11月18日,经济观察报致电盟大集团给投资者披露的联系电话,对方回复称,目前公司仍然在正常运营,公司会按照新的兑付方案兑付。然而,这一承诺已难以取得投资者的信任。
记者了解到,卢先生等十余名投资者拒绝就兑付方案签字,并已向东莞警方报案,指控盟大集团涉嫌合同欺诈。
自曝兑付危机
10月24日12点,在卢先生所在的96人组成的投资群中,恐慌情绪开始蔓延。有投资者追问:“我提现的钱为什么还没到账?”随即有人附和称,自己10月20日取的也还没到账。
另有投资者透露,早在10月22日晚,业务员就已解散了一个500人的大客户群,此举引发投资者更深的疑虑。
10月24日15:15,盟大集团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致六客和小谷客户的一封信》,署名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实。信中首次公开回应近期兑付危机的成因与当前局面,并作出四点说明。
李实指出,此次危机源于一起突发性外部事件。2025年9月4日下午,因异地公安在侦办某洗钱组织线索时,发现公司银行账户被该组织提及,为保护公司财产不受损失,该地对公司银行账户进行保护性止付管控,同时也导致与平台有交易往来的数百名客户银行卡临时保护性止付冻结。客户向盟大集团银行账户转账时收到“交易安全”提示,导致转账失败,造成公司客户恐慌,批量客户要求提前终止业务。
在此情况下,数百名用户同时发起挤提,平台业务被迫非正常中止,客户大量抽离货款,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压力。
其次,李实坦言,受经济下行大环境的影响,所服务的企业端客户出现逾期和坏账。多年来公司服务了大量的中小微实体企业,有很多企业经营困难,导致货款逾期或坏账,公司 只能处置货物,因此出现了严重的亏损;近几年在疫情及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公司持续减少对企业端的服务收费,但对分销商没有降低服务费,导致利润减少;一些企业工厂倒闭形成坏账。
第三,李实也提及盟大其他板块的业务情况,称盟大除了六客和小谷,还有以“产业价值链服务” 为主线的众多业务板块(数字科技、人工智能应用、政企、医疗、电商、仓储物流、药食同源食品和礼品等供应链服务),各业务线都在正常进行中。
最后,关于原有业务后续处理,李实表示,将在与客户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逐步、稳妥地推进业务退出工作。公司已制定详细的退出计划与具体方案,客户可联系对应业务人员进一步沟通。
卢先生向记者提供的兑付方案显示,该方案将未提现金额分四档处理:投资现金10万元以内,分期支付,1年期支付完;本金10万一50万元,分2年期支付80%现金,剩下20%兑换股权;本金50万—100万元,分3年期支付70%现金,剩下30%兑换股权;100万元以上,分3年期支付60%现金,剩下40%兑换股权。所有现金支付从双方签约后的第4个月开始起付。涉及兑换股权的3个月内完成办理,公司按25亿元估值对应的金额支付股权。
看到盟大集团的兑付方案,卢先生突然觉得自己可能上当了。更令卢先生气愤的是,盟大集团发布《致六客和小谷客户的一封信》的前一天,即10月23日,他的客户经理还在群里发送通知,无任何兑付风险的征兆。
起底“盟大”模式
回顾在“六客云帮”的投资经历,卢先生表示,这一切要从盟大集团旗下的另一个平台——“大易有塑”说起。
据了解,“大易有塑”是盟大集团早年推出的塑化领域B2B在线交易平台。2016年,盟大集团基于该平台进一步上线了“塑如意”业务。卢先生回忆,他是在朋友介绍下偶然接触到“塑如意”的。该平台称用户可利用闲置资金投资并获取收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于2018年1月24日首次向该平台充值5万元。
据客户经理承诺,该产品年化收益率达12%,合约可随时终止。此后数年,卢先生陆续追加投入。截至2021年,他累计向“塑如意”充值金额近8万元,共获得收益约2.4万元。
根据客户经理介绍,“塑如意”本质上是一种供应链金融服务,个人客户通过向平台缴纳资金,获取代理销售货物的资格。早期参与者多通过银行转账将资金汇入“塑如意”账户,从而定期获得收益。
直至2021年,“塑如意”一直未出现兑付问题。这段持续数年的稳定投资经历,加深了卢先生对盟大集团的信任。
2021年上半年,客户经理通过微信发来链接,推荐他注册“六客云帮”APP,并称该平台可视为“塑如意”的升级版——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新增代销货功能,覆盖从原材料到成品生产的全链条环节,让投资者“深度参与产业链”。
客户经理特别强调,该模式能“无风险”帮助实体企业去库存,投资者可获得分销权与利润分成。该模式年收益率为10%,收入可以随时提前退出,没有手续费,产品灵活方便。“六客云帮”是实体贸易,帮助塑料企业备货销售塑料原材料的模式,企业在180天内提货,银行就结算。
卢先生提供的一份《六客云帮软件服务协议》显示,乙方(客户方)注册成为平台分销商会员后,可使用甲方(盟大方)提供的软件服务,对授权商品进行代运营销售,并根据销售情况获取相应分销收入。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采访多名投资者后了解到,“六客云帮”的整体业务逻辑涉及三方:投资人(乙方)将资金转入盟大集团方(丙方),盟大集团方再将资金“借出”给合作供应商(甲方)。盟大集团方对投资人称,资金有仓单质押保障,资金与货物一一对应,一钱一物按照货物实际价值的72%进行质押。待给合作供应商出售货物之后,回款到盟大集团后,再返还给投资人,投资人可获得年化8%至12%的稳定收益。
当被问及是否曾核实过每笔交易背后的真实资产时,卢先生坦言,自己仅关注合约到期后是否按时收到分销收益,对于底层资产的具体情况,他并不清楚。
卢先生与多名投资者告诉记者,他们当初对盟大集团深信不疑,源于业务员长期宣传的盟大集团具有“深创投”等“国资股东背景”。记者发现,2020年4月,深创投集团在其官网文章中确有提及盟大集团为其被投企业。
资金去向成谜
“你们这个塑料代理,真有仓库吗?”投资者冯女士回忆称,她曾在投资前期向客户经理提出这样的疑问。
客户经理明确回复她称,“六客云帮”与“塑如意”的业务模式基本一致,均是通过代理塑料原料赚取分销利润。企业若想获得资金匹配,必须将塑料原料存放入指定仓库。两款产品同属盟大集团旗下,安全性相同,且“六客云帮”在模式上更为完善。
该客户经理还表示,盟大旗下拥有二十多个自营及合作仓库,总仓储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并向冯女士发送了仓库分布图,并注明“东莞是主营区域,深圳、广州等地也有布局”。
冯女士进一步追问:“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倒闭,我们的资金如何保障?”
客户经理答复称,所有匹配资金的塑化企业都必须将现货存入仓库,否则无法获得资金。合约到期后,企业需赎回货物,若发生违约,盟大集团方有权处置货物以回笼资金,返还用户。
在这些宣传与承诺之下,冯女士逐渐对“六客云帮”和“小谷丰收”形成“高收益、低风险”的认知,认为这是一个正规的电商代理平台,可合法赚取收益。
截至2025年11月20日,冯女士在“六客云帮”“小谷丰收”两个APP账户中的金额还有超过335万元尚未提现。
冯女士表示,2025年10月17日,她提交的提现申请是准备将自己两套住房的抵押贷款归还银行。但是因为迟迟无法提现,现在还不上银行的抵押贷款,自己即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走的境地。
投资者关心的是,合同中列明的塑料、原酒等产品是否真实存在?是否足额对应?巨额资金究竟流向何处?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采访十余名投资者后了解到,他们在平台上签订分销合同的“甲方”公司集中于十多家企业,与盟大集团宣传的“覆盖百万化工企业”不符。投资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公司多数注册资本不高,且多在2025年上半年陆续完成减资,彼此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2025年11月19日,盟大集团的一名投资者根据合同中甲方注册地址,前往东莞实地探访,却发现该地址并非该公司的办公地,而是另一家名称完全不同的企业。
多名投资者表示,盟大集团从未提供任何货物清单、仓单凭证或上下游交易证明,所有操作仅体现为APP内的“交易”。
投资者何去何从?
“您还在上班吗?目前公司处理进展怎么样了?”2025年11月18日,卢先生通过微信联系其客户经理询问情况。
客户经理回复称:“目前还在上班”。卢先生进一步追问平台涉及的投资人数与金额规模,对方回应:“涉及3200人,牵涉金额超过10亿元,具体也不清楚”。
卢先生表示,他已就此事向东莞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由于盟大集团事件牵涉人数众多,目前仍在调查中,调查工作仍需一定时间。据悉,东莞市委金融办已牵头成立联合调查组。此外,另有十余名投资者反映,部分人已前往东莞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2025年11月19日,经济观察报记者致电东莞市委金融办官网披露电话,对方表示:“暂不了解相关情况”。
卢先生及其他数十名投资者表示,目前不愿与盟大集团签署其单方面提出的兑付方案。该协议内容引起投资者质疑:一是将投资者过去数年已实现的合法收益从本金中扣除;二是设置长达1至3年的兑付期,并包含3个月“观察期”,签约后第4个月才开始兑付。
不少投资者担心,自己的权益转为股权后将面临更大风险,不仅意味着放弃债权,还可能引发其他法律后果。此外,协议中“放弃两个平台所有其他权益”的条款表述,是否包含放弃法律追偿权,也令他们感到不安。该协议既未设置兑付截止时间,也缺乏担保与监管机制,投资者对兑付的实际履行难以抱有信心。
有投资者向经济观察报记者提供了一份据称为盟大集团李实所发的通知的截图。其中写道:“当前,盟大近期突发的危机,我们正在逐步化解,我们深知责任重大,必须快速解决好当前的困境,让公司的运营尽快恢复正常。对于各位的承诺,我们也会按照协议条款去如期履约。对各位的亏欠,我们也期待能够让公司的股权更有价值,以给各位补偿!未来公司业务的发展,依然需要各位的鼎力支持……”
2025年11月20日,记者尝试拨打投资者提供的李实的联系电话,截至发稿尚未获得接听。
同日,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秘书长徐北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尚无法确定盟大集团是否涉嫌非法集资、传销或其他性质的问题,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确认。他提醒投资者在日常投资中应保持警惕,切勿被高收益承诺所迷惑,应注意考察投资标的底层资产是否真实可靠,并建议选择正规平台进行投资。
(作者 蔡越坤)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蔡越坤
资本市场部资深记者 主要关注债券、信托、银行等领域的市场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