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by Deva Williamson on Unsplash
本文编号 251120
全文共有 4000 字
每周四 21:30 推送
欢迎按时来阅读哟
又到了一年的年底。想必各位读者朋友,最近可能正处于工作比较忙的时候。
忙起来肯定是一件好事,但大家也不要让自己太劳累,尤其要注意处理好压力,不要让身体透支,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今天的话题,我想跟你聊聊如何消除疲劳。
很多人对于休息的理解,可能是睡一觉、打个盹,又或者是看看剧、刷刷信息流,又或者是瘫着不动。总之,就是让自己「忙里偷闲」,把工作推到一边,什么事都不干,慢慢恢复精力。
这个理解是对的,但可能并不全面。不同的疲劳,其实是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消除的。
因此,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我们需要先了解,自己的疲劳属于哪一种。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你快速找到自己的症结,以及对应的解决方式。
1. 睡眠不足
很多人可能有这种感觉:我不是干完活才感到累,而是从起床开始就一直没有精神,晕晕沉沉的,大脑像生了锈一样转不动。这其实很可能就是睡眠不足了。
可以说,「睡一个好觉」,是让我们保持健康性价比最高、门槛又最低的方式了。遗憾的是,许多人往往都会忽略睡眠的重要性,甚至不惜为了玩手机而熬夜 —— 这实在是舍本逐末。
睡眠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动态平衡。它通过修剪白天形成的无用连接,整理白天创造的记忆,清除白天产生的废物,从而使得我们的身体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状态。
如果你缺乏睡眠,其实就是在打破这种动态平衡,让我们身体的稳态系统向着不稳定的状态倾斜。久而久之,会容易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影响记忆力,情绪,认知能力,对压力的反应,焦虑和恐惧,等等。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睡眠不足呢?分享三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
1)正常的良好睡眠,其实是不需要闹钟的。举个例子,比如你希望自己每天 8 点起床,那么最理想的情况,是你不需要定闹钟,也能稳定在 7:40 到 8 点之间自然醒来,并且感到神清气爽。如果你总是需要闹钟才能醒,其实可能就有点不够了。
2)白天的时候,找一个安静的、不受打扰的地方,放松地躺下(或者斜靠在椅子、沙发上),躺 15 分钟,让大脑从「警觉模式」切换到「自然模式」。如果你不小心睡着了,或者感到昏昏欲睡,这就说明,你很可能已经睡眠不足了。
3)如果你在生活中有过突然「宕机」的感受,感觉大脑似乎暂停了工作,比如突然间思维很凝涩、忘记了自己刚才在做什么、有一种「断片了」的感觉……这可能也是睡眠不足的表现,需要严肃对待自己的作息了。
如果你符合以上任意一条情况,那么,请一定好好调整自己的睡眠。
可以试一试:在白天接收更多的光照,如果有机会,从起床开始就尽量让自己多晒太阳。通勤路上也可以拿出一段路程,不坐车,而是步行,一方面可以晒晒太阳,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身体。这可以帮我们把生理节律尽量拨乱反正。
以及,不要在睡前玩手机和电脑,而是尽量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喝点热牛奶、用热水泡泡脚、听听缓慢的音乐、读一些温馨而美好的文字,保持睡眠环境的黑暗和安静,这样能够让自己更容易入睡。
其他的,也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2. 注意力疲劳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本来打算再下班后好好学习、听课,提升自己。结果呢,却屈服于消遣和休闲的诱惑,对自己说:忙了一天了,先休息一会吧,刷刷手机、看看剧、上网闲逛,一会再学习……
就这样,每一天的下班时间都被消耗掉。直到有一天突然惊觉过来,发现自己一直在荒废时间,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要努力学习。但没过几天,又故态复萌……
很多人会把这种情况归结为缺乏意志力。但其实,你之所以无法抵御消遣娱乐的诱惑,并不是因为你缺乏意志力,而是因为你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大脑已经在后台「拉响警报」,导致控制力下降了。
2022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在长时间的专注工作和集中注意力之后,谷氨酸会在外侧前额叶皮层聚集。这会导致我们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下降,使得我们更倾向于选择短期的回报,而不是长期来看更有价值的事情。*1
如果在这个时候,你再去玩手机、看视频、追剧……这些充满新鲜诱惑和短期刺激的信息甜点,就会给大脑补上重重一击,把它进一步撞向「短期回报」的方向。
所以,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有这种状况,那你要做的,就是放下数码产品,避免进一步陷入短期刺激的泥淖之中。然后,换一个场景,让身体放松,让大脑放空。
可以是到外面走走逛逛、散散步,也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待着,什么也不想,享受这种放空的感觉。
如果有条件,最好到自然界中去。可以是公园,也可以是附近的绿化区域。在自然界中,我们的注意力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恢复。只需 20 - 30 分钟,就能重新「满血复活」。
也可以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感官上,看一看周围的事物和景色,调动自己的感官,去听、嗅、触碰……暂时放下分析、思考和判断,把自己交给感受和体验。
或者,看一些舒适的、能够让自己沉浸进去的视频也可以,比如关于风光和人文的视频,让自己感受那种大脑被安抚、紧绷的弦被慢慢放松的感觉。
这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你恢复状态,让大脑摆脱疲劳和困倦。
3. 琐碎压力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这一天明明也没干什么,工作压力也不算大,但为什么还是会觉得很累呢?
这种累,仿佛不是身体累,也不是大脑累,而是心累。有一种想抛开一切,躲进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感觉。
如果你有这种感受,那可能是因为:你的工作和生活被太多琐碎的小事和压力占据,它们占用了太多的心理资源,导致你大量的精力都花费在它们上面,没有多余的资源去处理更重要的事情了。
比如:需要不断跟不同的人来回沟通和确认;需要不断记住各种各样琐碎的备忘信息;需要不断对形形色色的琐碎问题做出判断;不断思考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对应的规划……
它们就像大量的碎片,占据了大脑后台海量的资源,自然留给前台的资源就非常捉襟见肘了。
那么,这种情况,可以有什么方法来消解和排遣呢?
一个比较有用的方法是:写下来。
试着跟自己对话,抒发你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感受和吐槽,不用担心被别人看见,可以完全袒露自己的内心。不用追求写得很有文采、很有条理,随手记下自己的想法就行,重要的是要真实。
可以用纸笔,可以用手机、电脑,最好是养成这么一个习惯:一旦有闲暇,就打开笔记本,随时随地记上几句话,可以是自己的吐槽,可以是脑海里的想法,可以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专门腾出一个时间段,用来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把憋在你心里的想法都写下来,吐槽你遇到的奇奇怪怪的人和事物。
这可以将它们释放出来,清空大脑的后台,腾出更多的资源。
你会发现,习惯这样做之后,这些想法再也不会在脑海里扎根了,大脑又重新变得轻松和清醒。
4. 缺乏活动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活动不是会更累吗?按理说,不活动,不就是一种休息吗?为什么说也会造成疲劳呢?
简单来说,我们的身体从来就不是设计用来久坐的。现代生活这种一坐十几个小时的模式并不符合我们的需求,它非常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一个简单的道理:像我们这种长期坐着、像机器齿轮一样的工作模式,其实是从工业革命之后才开始兴起的。它跟我们进化的时间相比,实在是太短了。
当我们久坐缺乏活动时,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许多肌肉得不到使用和锻炼,会慢慢变得萎缩,流失,从而削弱大脑的内部感知和扫描,让大脑对「我们能做什么」的判断调低评分。也就是通过影响大脑的预测建模,使得我们变得更「虚弱」。
2)其他肌肉被长时间使用,导致它们承受过多的负担,容易造成劳损,尤其是当坐姿不正确的时候更为严重。这就像让一个人长时间夜以继日地值班,却从来没有人去顶替他,肯定是不可能持久的。
3)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缺乏活动时,大脑会判断我们处于一个安全稳定的、并不需要耗费太多能量和精力的环境里,于是,它会调低我们的「输出功率」以便节能。表现在外,就是我们会更容易疲惫、倦怠,什么都不想干……
所以,一定不要长时间不活动,而是时不时改变一下姿势,起来动一下,养成见缝插针锻炼身体的习惯。
什么样的活动都可以。可以是到处走走逛逛,接杯水,也可以做一做拉伸和伸展,还可以上下楼梯,原地慢跑,等等。
如果要求你每周或每天定期运动,可能很多人做不到。但如果把运动平摊到生活当中,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就起来活动一下,每次几分钟就行,那么去行动的门槛就会大大降低了。
这看起来不太像一种休息,但却能非常有效地避免我们陷入疲劳之中。
5. 缺乏期待
有时候,可能有人会觉得:生活好像有点单调无聊,好像每天都在过着同样的日子,没什么新意,也没什么活力……
不要小看这种状态,这其实也是一种疲劳。
疲劳不仅仅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心理性的。像这种对未来缺乏期待和价值感的想法,就是一种心理性的疲劳。它会使我们陷入长时间的低潮之中,拉低活力和热情,降低我们的表现,让我们变得「死气沉沉」。
这个时候,就需要人为地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一些奖励。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之后,回到家,似乎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但这时,突然收到一个好消息 —— 比如突然发了一笔奖金,某个期待已久的机会落到你头上,或者辛苦做出来的成果得奖了……诸如此类。
于是你立刻精神百倍,一身的疲劳都一扫而空,感到踌躇满志,做什么都有力气了,状态变得异常高涨。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超出预期的奖励,突然间给大脑注入了一大笔能量,让它重新感到安全、充盈、胜任感……因此,大脑感觉它能够调动的资源更多了,更宽裕了,从而提高我们的功率。
所以,不妨试着这么做:找一个不受打扰的时间,静静地问自己:
有什么事情是能够让我感到快乐的?
我发自内心地想得到什么东西?
如果现在有一段不用操心的时间和足够的钱,我最想做什么?
可以是购买一件产品,参加一个活动,学习一个领域,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诸如此类。
然后,把它们安排到日历上,作为给自己的奖励。最好是设定在一个较远的期限,时间以一周到几个月内为宜。
不妨把一整年做成一张日历,当你想要某种东西的时候,就把它安排到某个具体的日子上,慢慢填充这张日历。
当你疲惫的时候,陷入压力的时候,就把它拿出来,看一看,让自己想象一下未来美好的景象。
期待是一种最有活力的力量,能够帮我们对抗生活的繁琐和庸常,让我们重新拾起生活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Wiehler, A., Branzoli, F., Adanyeguh, I., Mochel, F., & Pessiglione, M. (2022). A neuro-metabolic account of why daylong cognitive work alters the control of economic decisions. Current Biology, 0(0).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我是 李睿秋Lachel
欢迎关注 L先生说
每周四晚 21:30 更新
一起探索心智成长的奥秘
这是近期的其他文章:
![]()
THE END
- 晚 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