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视频号:丘脑大叔
早上好,我是脑叔,一个爱聊脑的家伙。
睡眠不够,度假也不够。
作为一名私人执业的临床医生,经常听到客户说“我筋疲力尽,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却一点用都没有”。疲惫是困扰我们许多人的严重问题,不幸的是,单靠睡眠并不能解决问题。事实上,只关注睡眠反而可能加剧倦怠,因为其他重要的休息方面被忽视了。
桑德拉·道尔顿-史密斯医学博士(Saundra Dalton-Smith, M.D.)是《Sacred Rest》一书的作者,她写道:“休息是我们所能获得的最被低估、最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它不含化学物质。” 因此,她提出了我们身心对抗慢性休息不足所需的七种休息的概念。
1. 身体休息
不出所料,作为人类,我们首先需要的休息是身体休息。这指的是从那些让我们疲惫的体力活动中休息。睡眠、放松和午睡都属于身体休息的范畴。看似矛盾的是,“主动”身体休息也属于这一范畴(尽管这听起来有点自相矛盾)。主动身体休息指的是一些轻松的、恢复性的活动,例如瑜伽、伸展运动或按摩。
![]()
2. 精神休息
你是否属于那种一沾枕头大脑就活跃起来的人?你可能正面临着精神休息不足的问题。睡眠固然有益,但总感觉无法完全恢复精力。短期内靠咖啡提神或许有效,但长期来看,只会加剧思绪纷乱、焦虑不安或思维混乱。
为了帮助人们获得精神休息,道尔顿-史密斯建议在工作日中穿插一些短暂的休息,或者在睡前写日记。我经常和我的客户一起进行一项名为“思维扩散”的活动,以帮助他们摆脱脑海中的喋喋不休。思维扩散是一种心理练习,旨在帮助人们在想法和情绪之间建立距离。它指的是观察思绪的流动,并轻轻地让它们自然流淌,不去强迫它们加快或减慢。我们可以用落叶顺流而下或云朵在天空中飘荡来比喻这种状态。
3. 感官休息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刺激的世界:屏幕、对话、灯光、音乐、宠物、孩子等等。道尔顿-史密斯探讨了有意识地进行感官剥夺的概念,以帮助我们从过度刺激中恢复过来。在我的咨询实践中,我经常建议我的客户在睡前至少45分钟不使用电子屏幕。
另一个有用的练习叫做“五感接地”。五感接地让我们一次专注于一种感官,并沉浸其中,感受当下。
4. 情绪休息
情绪休息让我们有空间展现真实的自我。如果有人看出你情绪低落,便问你“你还好吗?”,而你却回答“还好”,这种压抑情绪的做法反而会给你带来额外的内心压力。
相反,我们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比如:“我其实对__感到非常沮丧。”这种释放和真诚能让我们的情绪回路得到更好的休息。情绪休息也意味着要让自己置身于能带来内心平静的环境中。
5. 社交休息
了解自己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很重要。你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能量,还是在与他人相处后感到精疲力竭?了解我们“社交能量”的极限,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何时需要充电。与伴侣进行这样的对话至关重要,因为每个人的社交阈值都不同。一方可能在聚会三个小时后就想离开了,而另一方可能才刚刚开始。
6. 创意休息
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创意领域工作的人来说,创意休息绝对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常常会遇到写作瓶颈、创意疲劳,或是因头脑风暴或解决问题而精疲力竭的情况。一种获得创意休息的方法是让自己沉浸在灵感之中,同时放下必须“付诸行动”的压力。
例如,达尔顿-史密斯建议,让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静静感受。创意休息也可以是暂时放下某个问题或项目,让大脑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恢复活力。
7. 精神休息
最后,我们的身心可能渴望精神休息。精神休息意味着与某种超越自身的事物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这可以包括在生活中加入祈祷、冥想或目标。我经常鼓励我的客户通过能够营造接纳和目标感的团体或组织来寻找归属感。这可以是加入教会、参与志愿者项目、社区服务,甚至是参加自然静修。
我会在达尔顿-史密斯的清单上再补充一项“休息”:
额外休息:细胞/系统休息
细胞/系统休息是指身体系统从内部层面的完全休息。我们摄入的食物至关重要。加工食品、垃圾食品或高脂肪/高糖食品极难被人体消化。我们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用于消化这些食物,这会导致我们感到疲惫、乏力或昏昏欲睡。
让身体获得细胞/系统休息意味着摄入健康、易消化且具有修复作用、能够抵御氧化应激的食物。此外,注意控制咖啡因的摄入量,让肾上腺得到休息也同样重要。
为了真正对抗疲惫和倦怠,我们需要通过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关注每一项休息。正如达尔顿-史密斯建议的那样,从每天抽出一些零碎时间休息开始。有些休息可能比其他休息更容易安排,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各个方面开始为我们的身体和心灵补充能量和恢复活力。
About the author: Claudia Skowron is a licensed clinical professional counselor
脑叔创建了一个名为“丘脑大叔·大脑管家”的知识星球,我把它定位为一本不断更新的大脑进化训练指南,旨在分享大脑认知行为和健康知识、陪伴并帮助脑友们解答大脑认知、情绪健康问题,提升大脑认知,帮助大脑进化,寻找幸福的人生!
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交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