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俗语有云:人到六十古来稀。
虽然现在60岁已经不是评判一个人长寿的标准,但依旧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开始呈现衰老之势,精神状态一天不如一天。
而反观一些老人,就算是80岁了也依旧每天精神饱满,天天带着笑脸,看不出一点岁月的痕迹,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聪明的老人在退休时便明白,再好的养生方式,也比不过一个良好的心态。
六十岁后,预防生病的最佳药方便是:见人少说话,遇事少掺和,做个“糊涂”人。
![]()
01
见人少说话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朱子语类》
《口铭》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知节制,随意开口,会给自己招惹祸端。
不妄言,少说话,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听到过一个故事,朋友的养老院新来了一个老人,听说是在自己小区没有伙伴,子女担心老人孤独,便将他送到了养老院中。
起初老人刚来时,大家还能坐一块聊天,结果没过多久,其他人见到他都躲得远远的,更别说聊天了。诗词征稿中,关注诗词天地投稿。
等朋友问了才知道,原来这个老人没什么缺点,就是喜欢乱说话,别人给他说的话,很快就会传到其他人耳中。
并且在传话中,他还喜欢添油加醋,这就导致养老院的其他老人也不愿意跟他来往。
三国时期阮籍则“口不臧否人物”,无论时局如何动荡,从不妄议他人。
虽身处乱世,却能得以善终。
《礼记》讲: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少说话,不妄言,是入德之基,载福之道。
张嘴说话前,务必深思熟虑,宁可无言,也别话多。
退休后,不多言,不废话,方可远离祸端,修德积福。
02
遇事少掺和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唐·罗隐《赠渔翁》
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大事小事。有的事,与你息息相关,你不得不去应对;有的事,与你无关紧要,就少去淌趟浑水。
曾国藩告诫过后人: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邻居家的张大爷70岁了,退休后因为无所事事,平日里最喜欢掺和别人的家事。
有一次,同小区的一个大妈因为子女赡养的问题,天天唉声叹气,寻死觅活。
诗心若无处归依,
就会在喧嚣中沉没。
我们设立:守护诗脉群
每日寄诗,互守心灯,
不让诗脉熄灭。
若你愿意留一盏心灯,
可扫码入群
今日寄诗已在等你。
得知情况后,虽然两人不熟,但张大爷还是主动帮忙,一边安抚大妈,一边利用自己的人脉找律师。
结果还没上法庭,人家一家人就和好了,最终张大爷不仅没落到一点好,反倒被人家埋怨,出力不讨好。
《警世通言》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退休后,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认真做自己,管好自己,才是晚年幸福的最佳良方。
03
做个“糊涂”人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宋·苏轼《洗儿诗》
生活中难免遇上令人生气的事情,只求心态平和,千万别较真。世间万事,最难得的,就是糊涂。
活在世间,用一颗明白心,做一个糊涂人。把事情想的简单,日子就会好过一些。
就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一般,不仅聪明伶俐,还精明能干。
但也正是因为太过精明,眼中容不下半点沙子,导致把自己累得身心俱疲,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苏东坡聪明了一世,也被聪明误了一世,历尽波折,他终于明白:糊涂是福。
小儿子出世,苏东坡只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许多人往往是“小事小聪明,大事大糊涂”,为争一时之利逞小聪明,损人利己,却不知道“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人生最难得的,不仅是明白事理,更是学会难得糊涂,适当闭嘴,不管闲事。
聪明的老人,都会有自己的节奏和原则,活出自己的通透。
愿你往后余生:慎言以养气,少事以安心,守拙以全真。
点个【赞】和【在看】,愿你做个糊涂的聪明人,清醒、明理的过好晚年生活。
来源: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霄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