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香港刚出炉的《香港千万富翁调查报告2025》抛出重磅数据:2025年香港千万富翁人数增至39.5万,较去年的39万微增1.2%。由于花旗向21岁至79岁人士调查,再按香港政府统计处人口数据推算,意味着上述年龄层之中,每14人便有1名是千万富翁。
![]()
![]()
千万富翁的“财富画像”
这些千万富翁的“财富画像”格外清晰:平均年龄55岁,总资产净值中位数高达2050万元(较2020年的1550万大幅增长),其中流动资产中位数1000万元。
他们的财富积累节奏:首次置业平均年龄33岁,累积到首个100万元的平均年龄仅34岁,妥妥“年轻有为”梯队。
资产配置大转变:从 “砖头依赖” 到多元投资
一直以来,港人对“砖头”(物业)的偏爱众所周知,但这份报告揭示了关键变化:
- 千万富翁的财富如今平均分布在流动资产(49%)和物业(51%),而2020年物业占比高达71%,五年间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
- 流动资产中,50%是股票、债券等投资产品,另一半为现金和存款,42%的千万富翁靠股票及基金赚到“第一桶金”;
- 财富层级越高,资产配置越多元:“准亿万富翁”(流动资产中位数5000万,总资产中位数8400万)的物业占比仅30%,35%持有海外物业(远高于千万流动资产人士的12%),且65%的流动资产用于投资(现金仅占35%),分散风险的意识更强。
![]()
![]()
花旗香港客户策略及销售管理主管成静雯分析,资产配置的优化是千万富翁财富增长的核心动力:“物业占比下降、投资产品比例提升,叠加近年股市造好,直接推动了总资产净值的上升。”
超级富裕群体的 “精密部署”
除了财富增值,千万富翁群体的需求也在升级: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资产管理,更倾向于 “积极财富管理+多元资产配置”,同时将跨代财富传承提上重要日程,致力于保障下一代的财务未来。
从平均34岁赚到第一桶金,到平均55岁坐拥千万资产,香港千万富翁的财富路径,既离不开时代红利(股市楼市向好),也得益于清晰的资产规划。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多元配置、长期投资的思路,或许正是值得借鉴的 “致富密码”。
![]()
![]()
对于未来财富趋势,花旗给出了积极预判
- 楼市:卖地供应减少+美国潜在减息,将为香港楼价提供支撑,但8.8万个住宅库存限制升幅,预计2026年楼价温和回升3%;而租住需求高企,租金或上涨5%,有望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市;
- 股市:看好美股(尤其科技股,“估值高但高得值”)、欧洲股及中资大型股,美国减税政策+AI提升企业效率,将持续带动股市向好。
花旗银行投资策略及资产配置主管廖嘉豪直言:“随着股市、本地楼市展望向好,明年香港千万富翁的人数有机会进一步增加。”
![]()
你身边有这样的富豪吗?欢迎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