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之争已经告一段落,荷兰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休兵”?在“暂停接管”的背后,又藏着哪些猫腻呢?
在发酵了两个月之后,安世半导体事件终于可以告一段落。11月19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在经过与欧盟等“国际伙伴”磋商以及和中方的“建设性会晤”之后,荷兰认为现在是暂停接管的合适时机,而且中方已经率先释放出善意,所以他们决定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强制接管措施。
![]()
要知道,就在几天前,卡雷曼斯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可不是这副面孔,他在当时对记者表示,荷兰的这一行为是为了维护欧洲的经济安全,对抗中国所谓的“经济渗透”,如果能够重来一次,那么荷兰方面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可以看出,荷兰人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何他们会在短短几天内改变自己的做法呢?如果自己仔细分析卡雷曼斯的声明,就能看出,至少有三个原因促成了他们的转变。
![]()
首先就是“国际伙伴”的意见,在安世半导体事件不断发酵之后,全球的半导体供应链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冲击,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也遭受了冲击。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只是众多高科技企业中的一个,但是对安世下手之后,欧洲很多国家的相关产业都受到了影响,这是一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科技围剿”,这种不划算的仗,不打也罢。于是就能看到荷兰的科技巨头ASML站出来打圆场,表示双方应该“展示责任感”,并通过对话来避免局势升级。
![]()
其次就是中国释放的善意,在11月9日,我国商务部表示,出于对国际半导体供应链的负责态度,中方将对那些合规的、用于民用用途的半导体出口取消出口管制。这实际上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不希望那些无辜的第三方成为中荷贸易战的牺牲品。但是这却被荷兰曲解成了中方率先“释放善意”,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
第三个因素就是中荷双方的连续谈判,就在本周一个高规格的荷兰代表团抵达北京,并在18日和19日两天和中方进行了紧张的磋商。虽然双方并没有公布这次会谈的细节,但是从结果来看,双方还是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
但这件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卡雷曼斯的表态,只是给安世半导体事件画上了一个逗号而不是句号。就在19日当天,我国商务部就在回答记者问题时道出了“暂停接管”背后的真相。中方对荷兰主动暂停接管行政令表示欢迎,但同时也表示,这只是向正确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言下之意这件事要彻底解决,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
因为荷兰方面的措施只是“暂停行政令”,而不是“撤销行政令”。也就是说,荷兰政府的相关命令依然存在,只是暂时得到缓解,如果荷兰政府愿意,随时都可以重启接管命令。所以中方才会指出,能否撤销荷兰司法部门对安世控制权的错误裁决,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
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也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告称,虽然卡雷曼斯表示接管令已经暂停,但截至目前,荷兰法庭的裁决令依然在生效之中,母公司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仍然处于受限状态,并呼吁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
可以看出,虽然中荷双方已经达成初步共识,但是措施要具体落地,恐怕还需一段时日。而且荷兰政府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或者说保留了和中方博弈的筹码,或许他们还想向中方提出其他的条件,或许还想在安世半导体的问题上继续做困兽之斗。
但事实证明,和中方掰手腕荷兰根本没有胜算,只有和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安世半导体问题,才是荷兰政府的唯一出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