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徐汇区长桥街道长桥新村,楼道里常能听见网格员和居民打招呼的声音;到了傍晚,小区北门前不再有车辆绕行的拥堵,取而代之的是宽敞顺畅的道路。近日,这样的日常变化正悄悄浸润着居民的生活。看似寻常的变化背后,是居民区党总支把“为群众解烦事、办实事”真正落在了点滴里。
长桥新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始终把“和居民坐得下、聊得开、办得成”当作工作准则,依托“问题发现—资源整合—长效治理”三位一体的党建引领模式,把群众身边的操心事、揪心事一件件拆解、一桩桩解决。治理方式更细了,服务温度更高了,社区也因此变得更安心、更省心。
长桥新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通过“日常走访+网格排查”的双轨机制,把社区里的主要楼道、重点角落都纳入网格员的责任范围。独居老人王伯伯家中电路频频跳闸,便是网格员在走访中及时发现的。居民区党总支随即启动“居民需求—社区响应—街道协同”的三级联动体系,短时间内完成隐患处理。在这些具体而细微的行动背后,是党组织把工作做在前头的自觉——消防设施的巡检、楼道堆物的排查、特殊群体需求的追踪,都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社区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上门为老人检修电路
长桥新村里一处堆满旧家具、木板的天井,多年来既影响邻里环境,也埋下火灾隐患。然而,这个被居民称作“老大难”的问题,却是靠“软功夫”化解的。居委会社工一次次敲门、沟通,最终让孤老居民愿意配合清理。随后,街道、城管、物业、居委会通过片区联席会议共同制定实施方案。治理的结果,不只是天井重见天日,更是社区共治力量的凝聚——态度耐心、机制顺畅、协同有序,才让这块压在居民心头的“石头”真正落了地。
北门出口处一根废弃电线杆长期未拆,既阻碍通行又存安全隐患,让居民颇为头疼。接到居民区反映后,街道管理办第一时间介入,协调相关管线单位现场勘查,制定拆除方案。施工期间,居委会和街道工作人员全程“守点”,一方面确保作业安全,一方面及时修复路面,把对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如今的北门视野开阔、路面顺畅。
![]()
废旧电线杆拆除现场勘察
(记者:沈艺飞,编辑:邱彩红,来源: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
![]()
上观号作者:徐汇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