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围绕全球芯片供应链的外交博弈出现关键转折!荷兰政府突然按下暂停键,宣布暂停对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行政限制令。这场原本剑拔弩张的对峙为何出现转弯?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现实?
先看最新进展。中国商务部19日确认,中荷双方在北京举行了两轮面对面磋商。期间荷兰主动提出,暂停其经济大臣此前依据《货物可用性法案》签发的行政令。中方对此表示欢迎,但同时明确指出,这仅是“向正确方向迈出的第一步”,距离彻底解决半导体产供链动荡的根源——即“完全撤销行政令”仍有差距。
荷兰当初为何要对安世半导体出手?
9月30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新的穿透性出口管制措施,将被列入管制实体名单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也延伸性地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因为闻泰科技2024年被美国列入管制名单,美国以此威胁荷兰政府对安世的中方控股权采取剥夺措施。不到两周后,荷兰便以“国家安全”为名,出台限制闻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张学政和闻泰科技对安世管理权限的决定,将安世股权由荷兰政府指定的托管机构托管。
但荷兰的做法很快遇到了现实反噬。中方随即对安世在华子公司实施出口管制。安世随即单方面决定,停止向中国子公司供应制造芯片的关键基础材料晶圆。安世虽然是全球重要的中低端芯片供应商,但在荷兰设计和生产的芯片晶圆超过70%需要在中国封装测试,然后再向全球用户交付。安世中国子公司实际上掌控着整个安世全球供货的核心环节,荷兰以为切断晶圆供应就能够达到控制安世的目的,实属误判,反而暴露了其产业链的脆弱性。
正是这种局面,促使荷兰态度转变。荷兰暂停行政令的决策,至少基于三重考量:第一,中国在半导体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制造与封装地位,让单边制裁成了双刃剑;第二,全球客户对稳定供应链的迫切需求,形成强大市场压力;第三,中方清晰传递的反制措施与对话诚意,让荷兰意识到追随美国的代价远超预期。
从更宏观的地缘政治视角看,荷兰冲在前面当“马前卒”,其实非常不明智。大国博弈,常常会波及到与之有利益关联的中小国家。对于这些国家而言,最聪明的做法是冷静审视自己的经济和长远利益,千万别冲在最前面,为了迎合意识形态上的盟友,而牺牲自己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要荷兰能彻底纠正错误的做法,维护好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荷之间未来的经贸合作,空间依然非常广阔。双方合作共赢的潜力,值得双方认真维护。
原标题:《弦子的山海经|荷兰为何突然改口?三个原因说透了》
栏目编辑:齐旭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王若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