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一片片烟叶刚刚完成采收,留下肥沃的土地,紧接着,翠绿的稻苗便被迅速移栽入田,开启了新的生长周期。这番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正是百色市烟草公司近年来大力推广“烟稻轮作”模式,实现“钱粮双收”、生态和谐的生动写照。作为保障烟叶原料供给、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百色市烟草公司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引导烟农转变生产方式,探索出一条以烟促稻、以稻养烟、粮烟协调、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隆林县克长乡河马村正在收割烟稻。罗杨洋摄
立足实际,探索协调发展新模式
百色作为广西重要的烟叶产区,烟叶生产是不少乡镇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长期以来,单一的种植模式也带来了土壤地力透支、病虫害加重、市场风险集中等诸多挑战。同时,保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如何在稳定烟叶产业的同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底线,成为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百色市烟草公司深入调研,科学分析本地气候、土壤条件及种植习惯,认为推广“烟稻轮作”模式具有显著本地优势。烟稻轮作,即在同一块田地上,按季节交替种植烟叶和水稻。这种模式并非简单的作物接茬,而是基于生态学原理的科学安排:每年12月至次年5月种植烟叶,烟叶采收结束后,恰好赶上早稻或中稻的栽插时节,实现了“烟叶离田、稻苗下地”的无缝对接,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成效初显,田畴沃野焕发新生机
经过实践推广,烟稻轮作模式在百色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长期监测数据显示,实施烟稻轮作的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土壤板结现象得到缓解,蚯蚓等生物数量明显增多。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减轻,也使得农药使用量相应减少,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烟稻轮作模式丰富了农业生产内容,促进了劳动力在不同季节的合理分配,避免了农闲时节的劳动力闲置。部分区域还探索“烟稻+N”模式,如在稻田里养殖稻花鱼等,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拓宽增收渠道,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广烟稻轮作,是百色市烟草公司服务“三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让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不仅产出“金叶子”,还飘出了“稻花香”,为描绘百色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的壮美画卷贡献更大的力量。(罗杨洋 潘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