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十几公里,完全是意志力在拖动着身体前进,”夏娜描述着南马的赛中煎熬,“脑子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停下来吧,何必呢’,另一个说‘再拼一把,没准儿能有奇迹呢’。”
然而,奇迹并未出现。从泗洪马拉松PB258到南马意料之中的“跑崩”,从巅峰到谷底,仅仅相隔29天。
“竞技体育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我跑马拉松的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加上泗洪马拉松后,我连着参加了北马和南马,身体得不到恢复,这个结果不意外。”她很坦然。
作为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中国兴奋剂检查官、南师大校外导师以及一位12岁孩子的母亲——她在跑道以外的生活,被案件、庭审与家庭填满;而在跑道以内,从七赛终破三到南京马拉松跑崩,她也在高峰与低谷之间、在无数次与困顿、沮丧拉锯后释然。
![]()
“我一直记得为什么开始跑步,动力也从来没变——就是要超越昨天的自己。”
被案件、庭审与家庭填满日常的她,原本对跑步“没有什么兴趣”。破三的起点也并非源于她对跑步的热爱,而是从学生时代延续至今的“胜负欲”——2020年律所“骏马杯”接力赛,夏娜被分到备选组。“我当时不太服气,就想着好好练,明年说什么也要进‘种子队’。”她说到做到。一年后,她不仅如愿以偿,更初尝了奔跑带来的、超越胜负的愉悦。她开始向半马“进军”。
“ 骏马杯”接 力赛中的夏娜
一开始,她很顺利。没有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她的半马成绩就接近了130。然而,当她想要跑进130时,考验却来了——连续三场比赛,她的成绩都卡在130关口之外,有一次只差了十几秒。“那段时间确实有点着急了,”她回忆道。这种反复冲击却无功而返的挫败感,曾令她一度怀疑自己。
面对僵局,她冷静复盘:从数据上看,她的能力绝对足够,那么问题就出在了执行上。
“我太想得到这个结果了,” 她分析道,“以至于从起跑就开始加速,整个过程都很焦虑。呼吸是紧的,肌肉是僵的,跑完身心俱疲。”于是,她决心按下暂停键,进行一场彻底的“心态调整”。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忘记手表:不再分秒必争,而是完全凭借体感去寻找“可以一直跑下去”的节奏。她也不再将“跑进130”设为唯一目标,转而关注是否有效执行了计划。她把一场半马拆解成三个阶段,“前半段检查呼吸与姿态”“中段确保补给顺畅”“最后阶段维持步频节奏”等。这种从“向外求解”到“向内探寻”的转变,成为她突破瓶颈的关键。
心态一松,状态来了。在2024年泰州马拉松上,她不看表,全程按照自己的节奏,专注于呼吸与步频。当她按照计划在最后三公里提速时,她惊讶地发现自己体内还有着充足的余力。那场比赛她以1:28:46完赛。
“那一刻我明白了,”她说,“不是你拼命去够一个目标,而是当你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调整到最好的状态,那个目标自然会来够你。心态决定状态。”
![]()
![]()
夏 娜在泰州马 拉松半马顺利跑进130
![]()
“跑完后,我觉得从此以后没有什么事能难倒我。”
她的第一场“全马”,没有观众,没有完赛证书,只有一条自己在地图上规划的路线。
2021年,疫情给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习惯了高速运转的夏娜颇为不适,她决心通过跑一个全马来抵消秩序失衡带来的巨大失落。虽然那时她只知道全马是42.195公里,其他都不懂。但跑步确是当时唯一能由自己掌控、并能完整做完的事情。
然而痛苦来得猝不及防,30公里后她感觉腿不是自己的了,每抬一次都需要用尽全身力气。夏娜一边哭心里一边骂自己‘活受罪’。可骂归骂,她却一步都未曾停下。当她终于踉跄着跑到终点时,一股巨大的喜悦包围了她:“那种感觉特别强烈,后来正式比赛反而不曾有过。它让我相信,生理和心理的极限之外,还有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
![]()
![]()
![]()
一双鞋 一瓶水 一个人的马拉松
左滑查看更多
2023年,马拉松赛事全面恢复。夏娜在南京马拉松上以3:21:21完成了自己的正式首马。“开局不错。”夏娜很欣喜。
两年后,她在泗洪马拉松上成功破三,以2:58:24完赛。
![]()
![]()
在私兔朋友的带领下
夏娜在泗洪马拉松以258拿下女子第六
这23分钟的跨越,得益于她学会的借力与主动思考。
借力,意味着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夏娜坦言,最初自己也曾盲目训练,不仅进步缓慢,更一度面临伤病困扰。2022年加入“南京悦跑s”跑团后,她接受了系统性的训练:每周三堂主课——一堂配速5到5分半,距离在10公里以上的有氧慢跑;周中一堂间歇跑,通常是800到1000米一组,重复8-10组;周末则是一场25到32公里的长距离拉练。主课外再辅以每周两次的核心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提升运动表现、预防伤病的关键,这是很多大众跑者最容易忽略的一环。”她强调。
在教练的指导下,她学会了关注许多过去自己未能察觉的技术细节。比如踏地时间长短、步幅和步频的调整等,一个夏训下来收效颇丰。“这就像处理一个复杂案件,”她比喻道,“自己身在其中很难找出问题,但资深合伙人的一句话就能指出逻辑漏洞,让你豁然开朗。专业指导的价值就在于此。”
和跑团一起训练时的夏娜
有了专业支撑,剩下的便是主动思考。夏娜认为,一个成熟的跑者必须学会做自己身体的“首席执行官”,灵活调整计划,而非僵化地追求完成课表。
她像分析案件一样“审视”自己——睡眠如何、静息心率如何、压力指数以及训练时身体的感受。如果时间有限,她会调换间歇课和有氧课的顺序,优先完成耗时少的计划;如果睡眠不足,那么原定的15公里有氧跑可能会缩短为8公里的恢复跑;如果连续数日高强度工作,周末的长距离拉练便不会硬扛,要么休息,要么将长距离拆解为几个部分,分段完成;赛前,她也会提前分析比赛日天气,如果预报气温较高,她会主动降低配速目标,将完赛策略从“追求成绩”调整为“稳中求进”。
借助专业力量和灵活调整计划,让她在有限条件下实现了训练效益的最大化。
![]()
“我知道,今天‘跑崩了’。”
南京马拉松赛道,30公里后的“撞墙期”如期而至,但这一次,夏娜没能像一个月前在泗洪那样成功跨越。
双腿沉重,步幅迟滞。心肺尚有余力,但肌肉已跟不上大脑指令。身边的跑者不断超过自己,她只能眼睁睁看着手表上的配速一路下滑。
赛后的她语气平静。一个月前泗洪马拉松赛道上的她轻盈畅快,呼吸、步频、补给,一切尽在掌控。此刻的南马,同样的距离,却成了一场与身体极限的谈判,每一步都是妥协。
“在泗洪,我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是赛道的主宰;而在南京的最后十公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被奴役感’——被速度奴役,被节奏奴役。”她坦言,那一刻涌上心头的不是身体的痛苦,而是一种深切的沮丧和自我怀疑:“一个月前的辉煌难道是假的吗?”
![]()
跑崩了的南马
这种沮丧和怀疑比跑崩更让她煎熬。但一个更清醒的声音在疲惫的浪潮中浮现:“接受它。接受今天状态不好,接受有高峰就会有低谷。这不是失败,这只是奔跑的一部分,是周期的一部分。”渐渐地,她不再与自己对抗,而是调整目标,从“追求成绩”转变为“平安完赛”。
“冲过南马终点时,我很平静。”她回忆那种感觉就像是,她终于真正理解了马拉松想教给她的东西——不止于如何冲向巅峰,更在于如何接纳你的低谷。泗洪的破三让她相信‘人力有可能胜天’,而南马的跑崩让她学会‘知天命而尽人事’。
![]()
“不用说是破三跑者,光是知道我会跑马拉松,客户就会对我刮目相看。”
在南京律师圈里,她可能是目前唯一全马破三的女律师。“有同行朋友说,认识我让他们觉得很骄傲。”她很坦然地接受了这份称赞。在她看来,这是对她努力最直观的认可。曾有一位客户直言,因为看到她跑马拉松,认为“跑马拉松的人专注、有韧性”,故而将案子交给她很放心。“客户会觉得,一个能在马拉松这样极限挑战中不断突破的人,在处理法律事务时也一定具备同样的韧性和毅力。”
![]()
夏娜给客户授课
除了给事业带来拓展,跑步这件事,还给夏娜带来了一段意想不到的职业轨迹延伸。
2023年2月,一位非注册运动员通过跑圈的朋友找到她,咨询兴奋剂违规处罚的相关法律问题。夏娜由此深入研究了反兴奋剂规则,并成功帮助对方免予处罚。这个案例让她发现,体育法,特别是反兴奋剂领域非常独特。正是这份被点燃的好奇心,驱动她最终申请并成功通过考核,在2024年9月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兴奋剂检查官。这份新身份,让她的法律专业与跑步热爱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交汇点。
当她从职业赛道回归到跑者身份,除了时间管理,她还需要应对作为女性跑者独有的挑战——例如生理期训练与比赛。 她的应对也充满了自己的个人风格——只要不是腹痛到难以忍受,她的训练都会照常进行。相较生理期带来的困扰,她认为如何在女儿、妻子、母亲和职场人等多重角色中努力找到平衡才是更大的挑战,而她曾经很希望自己能面面俱到。
作为律所高级合伙人,夏娜的日常节奏非常快:往往上午还在法庭陈词,下午便回到律所推演案件,晚上到家还得研读厚厚的卷宗。她曾在破三当天下午准时出席客户会议,也曾在清晨训练后为儿子准备早餐。作为中国反兴奋剂机构的检查官,她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各个赛事的后台。从确认身份到样本采集的全程监督,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精准无误;作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外导师,她需要给枯燥的法条穿上生动有趣的外衣,与学生一起拆解错综复杂的证据链,还原庭审中的关键抉择。她会自然地分享跑马拉松与处理案件间的相辅相成:“在赛道的最后十公里,身体极度疲惫,但意志必须清醒。处理复杂的案件也是如此,不仅需要爆发力,更需要分配好精力,稳健地跑完全程。”
![]()
脱下跑鞋,夏娜还是讲台上的校外导师
因此,理想状态下,能在清晨完成训练最好,跑完步还能收拾好自己和孩子,可以安心扎进工作里——开庭、见客户、开会、看卷宗,每一分钟都不能偷懒。多数情况下,她的训练计划是碎片化的。要么中午跑步机上跑一跑,要么晚上趁孩子写作业的间隙练一练。出差时,她的行李箱里也总备着一双跑鞋。
![]()
夏娜参加当地电视台宣讲
当紧急案件和重要训练冲突时,夏娜的选择很明确——工作是工作,跑步是爱好,工作肯定排第一位。“如果早上要开庭又要训练,我肯定优先开庭。”但这种双重身份对她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互补,就像马拉松比赛中要根据身体状况随时调整配速,工作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计划。重要的是保持前进的方向不变。
可是,“很少有人能做到面面俱到。如果苛求‘完美’,只会让自己疲于奔命。”以前的夏娜总想证明自己,但跑步这些年来——经历过高光也遭遇过瓶颈,吃过苦头也有过挫败,反而让她平静下来。她不再需要通过任何事情,无论是跑步成绩还是工作头衔,去向外界证明自己很好。毕竟,“好与不好,大多是外界的评价体系,而人生最舒心的状态,莫过于学会取悦自己、接纳自己。”
![]()
【作者简介】
张蕊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学硕士
跑龄十年、全职撰稿人
长期为国内多家知名报业集团等供稿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WR China Team
设计:小春
图片:受访者提供
投稿、应聘兼职作者,请联系
womenrunning@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