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键落下,浦江的潮声仿佛在商船会馆的古梁间被唤醒。画笔挥洒,泰晤士河的波光随之在大幕上奔流。昨夜,一场名为“奔流”的音乐会,让三百年历史的商船会馆成为连接上海与伦敦的枢纽。在这里,“奔流”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主题,它是上海钢琴家宋思衡指尖下连绵不绝的旋律,也是上海艺术家刘双画布上贯通双城的江河……
作为《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第二季年度重要活动,2025“奔流音乐会”汇聚中英优秀艺术家,在经典与现代的碰撞中,展开一场跨越文化的深度对话。
![]()
《奔流之声》
![]()
宋思衡
步入商船会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达5米的《奔流不息:上海-伦敦》同名数字水彩作品,以鲜明的视觉张力传递双城共鸣。同时,一场中英艺术交流的小型画展同步呈现,现场展出了英国皇家肖像协会主席安东尼・康诺利的作品《Cecil》、英国皇家肖像协会副主席安东尼・威廉姆斯的作品《caroline IV 》,蒂姆・本森的作品《mum sleeping》以及刘双的《施泰德美术馆的妇人》,让中英文化互动在艺术实践中持续深化。
![]()
刘双与宋思衡在商船会馆阐述奔流创作
![]()
随着宋思衡最新原创作品《奔流之声》的响起,由刘双工作室创作的《奔流不息:上海-伦敦》主题特效片也同步呈现。宋思衡的琴音如水流初生缓缓铺陈,屏幕上,黄浦江的波光随之轻轻荡漾。随着旋律渐强,泰晤士河的景象跃然屏上,油画中的漂流瓶仿佛随琴声漂浮。当乐曲进入高潮,宋思衡的十指在琴键上奔腾,画作中的超立方体结构也随之旋转——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与伦敦的大本钟在水流中交织,传统写实笔触与数字特效共同构建起一个视觉奇观。
从宋思衡在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获奖的过往,到刘双摘得英国皇家肖像画协会最高奖的成就,两位中国艺术家都以深厚的国际背景,成为文化“奔流”的最佳使者,让观众看到,文明因流动而生生不息。
![]()
歌唱家王维倩
![]()
昆曲艺术家张冉
![]()
二胡演奏家赵磊
商船会馆这座曾经的航运枢纽,如今成为文化交汇的新港口。音乐会的其他节目同样精彩纷呈,无不紧扣“奔流”主题。云朵音乐剧团孩子们演绎的《功夫》,以稚嫩童声和矫健的身姿展现文化传承的奔流。昆曲艺术家张冉从古宅中走来吟唱《牡丹亭》,六百年的非遗艺术与电子吉他碰撞,恰如传统奔向现代的激流。古琴《流水》、二胡《一步之遥》与爵士经典《Fly me to the moon》、双语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的交替上演,更是东西方文化长河的相互滋养。
音符虽消散在夜色中,但“奔流”从未停止。《奔流不息:上海-伦敦》油画原作将于2026年1月在沪专题展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还将继续。正如黄浦江水终将汇入大海,文化的奔流也从不停歇,在每一个开放的港口找到新的方向。
原标题:《商船会馆里,宋思衡刘双琴画和鸣,中英艺术家共谱“奔流”新章》
栏目编辑:孙佳音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赵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