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
中国二手车出口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期。
自2019年国家启动二手车出口试点到2024年,二手车出口量增长超过140倍。出口目的地从传统的东南亚、非洲,逐步拓展至目前的中东、拉美及欧洲等160个国家和地区,二手车批量出口海外商机已现。
然而,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个别企业存在不诚信经营、质量保障不到位、“零公里二手车”出口等情况。
“零公里二手车”,是指已上牌,几乎没用过的“准新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在2024年二手车市场中,“登记小于3个月、里程少于50公里”的车辆占比高达12.7%,4年间增涨了7.2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每八辆二手车中,就有一辆是刚上牌就转手的“准新车”。在此背景下,正规二手车商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中国汽车出海的形象受损。
对此,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二手车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严控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规范出口许可证申领与发放,建立企业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
这一举措对行业发展有何影响?如何平衡监管与产业发展?11月20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回答时代周报记者上述提问。
“《通知》是在现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开展的政策细化。”何咏前回答说。
![]()
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何咏前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阿力米热/摄
《通知》提出,自2026年1月1日起,对申请出口距注册登记日期不满180天(含180天)的车辆,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应指导本地企业补充提交该车辆生产企业出具的《售后维修服务确认书》,对无法提供相关材料的车辆,不予发放出口许可证。
在日常监督方面,《通知》还提出建立企业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地二手车出口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对照《二手车出口不诚信行为负面清单》,对企业开展日常监督与动态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及出口竞争秩序。监督项目包括禁止出口这类准新车、不履行质量保证等义务、伪造或变造相关文件、未按规定开展出口业务、出口产品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等。
对此,何咏前表示,“《通知》从严格出口管理、加强合规审查、推动出口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六条具体措施,通过严控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建立企业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制定二手车出口不诚信行为负面清单,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引导行业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完善出口配套体系,实现二手车与新车出口分类管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通知》还以多项支持措施持续推动二手车出口健康发展。
例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贸易促进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鼓励在重点市场建立公共展示交易市场,拓展营销、仓储等综合服务;完善出口配套体系,促进出口企业与物流、金融、第三方质保机构等供应链配套企业的交流合作等。
针对《通知》对汽车出口行业的影响,何永前表示《通知》印发后,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积极评价,认为体现了二手车出口“强规范、重质量、优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下一步,商务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地抓好政策落实,推动二手车出口由“规模增长”迈向“价值增长”,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产品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