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到“中关村应用文理学院”,不少高校的学生纷纷玩起了梗,高校圈的趣味别称总让人会心一笑。当这些充满地域特色和学科调侃的绰号在网络上流传时,位于武汉珞喻路1037号的华中科技大学,却以其“1037号森林大学”之名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多了几分诗意和神秘,在众多高校别称中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
这个雅号的背后,是一段人与自然共同书写的绿色传奇。时间回溯到1952年,当华中工学院在这片土地上建校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秃岭。面对这片待开垦的土地,学校的创始者们极具远见地制定了《喻家山造林计划》,这份详尽的规划不仅列出了树种配置、人工安排等具体事项,更标注了完成任务的明确时间表。1956年2月,一场“绿化校园、营造青年林”的开工典礼拉开了绿色革命的序幕,全校师生仅用两天时间就栽下了11万多株树苗,超额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
正是这一代代华科人的绿色接力,才造就了今日的生态奇迹。如今,漫步在华中科技大学这座占地7000余亩的校园里,18万棵、200余种树木构成了壮观的绿色生态体系。主校区内,230万平方米的绿浪翻涌不息,1万株行道树织就的林荫长廊与2万株景观树点缀的四季斑斓相映成趣;同济校区同样绿意盎然,5.1万余平方米的绿地滋养着110余种、4000余株树木。高达72%的土地被绿意包裹,让这里不仅成为城市里的“天然氧吧”,更是学子们求学生涯中的“绿野仙踪”。
![]()
在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这片森林创造了独特的微气候——盛夏时节,校园温度比市区低2-3度。梧桐大道上的浓荫如盖,青年园里的曲径通幽,醉晚亭旁的荷香阵阵,共同构成了这座森林大学最动人的风景。每逢酷暑,当校外热浪翻滚,华科校园里却依然能听到鸟鸣蝉唱,看到透过叶隙洒下的斑驳光影,感受到林间小道上拂面的清凉微风。
![]()
然而,“森林大学”的魅力远不止于表象。这座被绿意浸润的校园,恰如一座知识的生态系,各种学科在这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科实力如同其茂密的森林般郁郁葱葱。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等传统工科根基深厚,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医学领域枝繁叶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生机勃发。在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校45个学科上榜,其中光学工程高居全国第一,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5个学科跻身“中国顶尖学科”行列。这些学科既各自茁壮成长,又相互滋养支撑,形成了交叉融合的学术生态。
![]()
从中国高校首个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到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从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到国家大学科技园,一系列重大科研平台如参天大树般扎根于此。而“学在华中大”的美誉,更体现在学校为每个学子提供的多元化成长路径——“一生一方案”的个性化培养让年轻心灵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方向,跨学科的学习机会为梦想注入多元养分。
回望来时路,从荒山秃岭到森林大学,这片土地的蜕变恰如华中科技大学发展历程的缩影。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等多所院校合并而成的华中大,将不同源流的学术传统融会贯通,凝聚成“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而今,这种精神正在新一代华科人身上延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