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不清”可能不是简单的近视,而是危害更大的弱视?
![]()
图片由AI生成
弱视:是大脑“不会看”,而非眼睛“看不见”
当孩子因先天性斜视(双眼不对焦)、高度远视/散光(长期模糊)或先天性白内障(光线被挡)等问题,导致大脑长期接收一只眼传来的低质量信号时,它便会逐渐“放弃”处理这只眼的信息。最终,即使佩戴合适的眼镜,视力也难以达标,形成“懒惰眼”。
弱视≠近视,危害更深远
许多家长容易混淆两者。近视是眼球屈光问题,配镜即可矫正;而弱视是大脑视觉中枢发育障碍,核心是“大脑不会用这只眼睛”。一旦错过3-6岁的治疗黄金期,效果将大打折扣。
弱视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不可逆的视觉功能损伤,核心是剥夺双眼视功能(立体视、融合功能等),影响精细操作、距离判断,还可能导致终身低视力。
怎么办?抓住黄金期,三步守护孩子视力
· 孩子3岁后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有家族史者更需提前。
· 若发现孩子歪头、眯眼、频繁揉眼或看东西距离过近,应立即就医。
· 一旦确诊,需遵医嘱进行配镜、遮盖疗法(遮住好眼)及视觉训练,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