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的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相较于高炉-转炉工艺(简称“长流程”),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废钢-电炉短流程(简称“电炉短流程”)具备低碳、节能、布局灵活等优势,是钢铁行业的重要低碳转型方向。
近日,由钢铁研究总院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推动废钢-电炉短流程的发展:以四川省为例》报告发布暨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行业内的多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推动四川及我国电炉短流程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研讨会现场
报告解码四川优势与痛点 分域给出转型落地方案
本次会议以“成果发布+圆桌研讨”的形式开展。会上,钢铁研究总院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联合发布《推动废钢-电炉短流程的发展:以四川省为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剖析电炉短流程在四川的发展基础与潜力。
四川是我国电炉短流程占比最高的省份。报告梳理了四川电炉短流程的发展现状和核心要素,总结了关键经验,并针对四川本地特有问题和全国共性问题,提出了破解思路和建议。
报告认为,四川电炉短流程发展有三个关键优势。首先,四川依照“城市钢厂”理念,深度融入区域市场,网络化、分布式布局,实现了产城融合发展。其次,四川将本地水资源丰富的禀赋充分转化为电力优势。最后,在政府引导下,四川推动了电炉短流程的集团化发展,通过打通采销一体化平台,提高了电炉短流程企业废钢收购中的议价能力和规模效应。
报告提出,四川电炉短流程发展遇到的挑战既有本地特有问题,也有全国共性问题。本地特有的问题包括钒钛资源与电炉协同不足、清洁能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较弱等。全国共性问题则涉及废钢资源“质与量”双重困境、“反向开票”等回收环节财税政策限制、以及低碳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等。
针对四川本地特有问题,报告建议对内推动钒钛资源与电炉工艺协同开发高端产品,提升竞争力,并积极探索绿电利用新模式,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低碳优势;对外依托中欧班列拓展出口市场,并以政府绿色采购为切入点,培育低碳钢铁产品的绿色溢价生态,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针对全国共性问题,报告建议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强化资源保障,鼓励企业参与废钢加工基地建设,完善财税政策、规范行业秩序;二是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区域资源与需求,以“城市钢厂”为导向试点发展;三是完善政策机制,构建绿色溢价分摊体系,将电炉短流程企业纳入碳交易市场,推动低碳优势的经济价值转化。
冶控集团电弧炉。图据冶控集团
业内大咖建言献策 多维度助力电炉短流程规模化发展
圆桌交流环节中,多位行业协会代表与企业代表围绕四川及全国废钢电炉短流程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破解路径,从技术创新、资源保障等多元视角共同探讨,为行业低碳转型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王方杰指出,废钢行业发展受三方面制约:税收政策待优化,影响各地从业者;近五年废钢回收利用量逐年下降;价格剧烈波动导致废钢企业不敢库存。他建议政府优化财税政策(如提高即征即退比例)、完善行业规范,地方探索创新模式,同时出台政策促钢铁企业用废钢、降成本。
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钢铁部部长江强认为,电炉钢产业受废钢资源与下游应用两大问题制约。他预计未来五年四川废钢量或将有所增加,攀西含钒铁素资源将在政策支持助力扩产,建议聚焦成都、泸州等现有基地适度布局,主打优特钢;下游需扩大应用,尤其重大工程的绿钢应用。
四川冶控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献表示,欧盟CBAM 明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短流程企业担心在碳税增加后,长流程企业大量抢购废钢降碳,这将导致废钢价格上升,废钢资源短缺,阻碍短流程的发展。同时,长流程大量加废钢也在变相增加粗钢产量,对钢铁行业降碳带来不利影响。
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广瑞表示,江苏和四川都是电炉钢的产钢大省,但在资源条件和企业运营模式方面有差异。他肯定四川冶控“五个统一”的集团化运营模式,认为其有效提升企业效益、破解发展碎片化,是反内卷的成功实践。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沙钢研究院副院长毛瑞介绍,从长期来看,2030年以后,随着碳排放成本的提升,钢铁企业会考量包含碳成本在内的综合成本,对低碳溢价重新评估和核算,从而加大短流程炼钢的发展力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