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的一组数据引发震动:金属制品产能同比下降1.6%。这个看似微小的负增长,却是战争爆发以来的首次。对比8月21.2%的增速,以及前两年26.4%和31.6%的高增长,俄罗斯军工产业正经历断崖式下跌。更严峻的是,坦克产量增速从61.2%暴跌至6%,暴露出生产线濒临瘫痪的真相。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从朝鲜炮弹到工厂废料:战时应急体系失效
曾被寄予厚望的朝鲜弹药供应链,如今已彻底归零。2025年9月,卫星监测显示朝鲜未向俄罗斯输送任何炮弹,累计输出的500万发弹药耗尽。这些苏联时代的老旧弹药需经拆解翻新才能使用,进一步拖累前线补给效率。与此同时,无人机导航精度下降超40%,工程师私下承认“这不是升级而是退步”。
![]()
image
穆罗姆仪器厂的困境极具代表性:按2019年定价交付导航系统,采购零件却需按现价全款预付,单笔订单亏损7000万卢布。国家拖欠货款长达三五年,工厂连运输费都无力支付,却仍被要求交付新坦克。类似的暴雷蔓延至航空领域,飞机制造商被供应商起诉上百次,无人机公司面临6亿卢布债务追讨。
![]()
image
技术断层与制裁绞杀:体系崩溃的恶性循环
西方制裁切断了四成海外订单,埃及取消苏-35采购,印度退回护卫舰合约。国内采购同样举步维艰:芯片和热成像模块经伊朗、土耳其转手后价格翻数十倍,交货期从两周延至数月。更致命的是技术骨干被征召入伍,生产线陷入无人接手的窘境。
乌克兰对铁路和油管的精准打击,让原材料运输雪上加霜。卫星图像显示,俄罗斯工厂仓库堆满废料,车间却因缺料停工。这种矛盾直接反映在前线:炮弹短缺迫使俄军减少火力覆盖,转而依赖朝鲜火炮和伊朗无人机。但2025年下半年,朝鲜弹药供应量腰斩,俄军日均炮弹消耗从2.8万发骤减,东部战区不得不“省着打”。
![]()
image
不是资源短缺,而是体系窒息
表面看是供应链问题,实则是整个生产体系的窒息。军工企业每生产一件装备就多亏一笔钱,国家订单拖欠导致资金链断裂,技术流失让质量管控形同虚设。这种恶性循环下,即便普京要求2025年生产12万枚滑翔炸弹和7万架无人机,也难以填补体系漏洞。
当乌克兰持续获得西方芯片维持生产线时,俄罗斯的战争机器正从内部锈蚀。没有可持续的工业基础,再庞大的军事遗产也终将耗尽。历史证明,体系崩溃的速度远比想象中更快——而9月的负增长,或许只是第一声警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