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要免费“体检”了,这消息传开,郑州老小区的居民们既盼又怕。盼的,是能早点知道房子到底还有多少“毛病”;怕的,却是查出来问题后,修不修、怎么买单,成了绕不开的坎。正如管城区张大爷直言:“查出病没关系,最怕治不了。墙皮脱落还能躲躲,地基裂了去哪儿?”这话说出了太多人的无奈。
![]()
郑州的老房子数量不小,1990年前后建造的那批,已走过三十多个年头。根据住建局的数据,六成以上的老房墙皮脱落、电线破旧,四分之一端上了“重点监测”名单。金水区南阳路小区的楼道里贴满了“注意坠物”的警示,像是无声的告急。更让人揪心的,是隐患随时可能爆发。年初,中原区一栋32年楼龄的住宅外墙水泥块砸伤了小学生,孩子骨折留下阴影。事故背后,是业主没钱维修,物业和社区推诿,这一拖再拖的危机。
免费体检的消息,曾让张大爷心头一暖,邻居们陆续排队等着。 可好景不长,维修报价传来,难以承受的数字让人噎住了。惠济区一个小区修外墙,均摊到户竟高达一万八,这对低收入退休老人、打工夫妻,甚至单身独居人家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李大姐的话一针见血:“查好是好事,但查出病没人捡钱,等于给大家添堵。”
![]()
问题到底出在哪?根子很现实:
第一,维修基金的“历史空白”。 许多老小区建成时根本没设专项基金,业主们对维修基金一知识模糊,更别说攒钱修楼了。这意味着一旦出事,全靠业主自己掏腰包,压力山大。
第二,政策支持缺乏刚性。 政府要求“多方共担”,但具体谁出多少钱,毫无标准。金水区试点补贴30%,别的区却没着落。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差别待遇,难免让人心生隔阂。
第三,维修监管漏洞。 过去企业参与改造,没维护跟进,设备坏了一堆没人管。现在试图用企业力量参与维修,若不明确质量和收益挂钩,恐怕重蹈覆辙,修墙皮的活成了广告墙。
这三堵梗,道出了所有的尴尬与困境——钱未备好,责没厘清,只有体检报告无力回天。
![]()
反观德国、日本的经验,项目提前设基金,明确管控责任,老房子事故率极低。德国的“住宅养老金”专款专用,柏林一栋30年楼维修80万,业主只掏一小部分;日本东京更大胆,强制体检与政府补贴结合,维修贷款和税收优惠齐上阵,老宅88%按时维护,没人因钱难住。
郑州还缺的,就是这样一套“事前备钱、事中监管、事后保障”的体系。
眼下,郑州应当走两条路:
短期内,将维修补贴全面提至50%以上,特别照顾无维修基金的低收入小区。
推行维修基金快速审批,减少繁琐流程,让业主不再跑断腿。
长远看,或许可以借鉴德国,强制新房缴纳“住宅养老金”,开发商、购房者共同负担,政府监管专款支付。 这才是堵住安全隐患的根源。
![]()
更重要的是,要成立专门工作组盯紧维修进度,问题一出谁都跑不了。别再让张大爷和他邻居绕着大树走,抬头不敢看,低头不敢走。
房子,是人的根,是安身立命的地方。“免费体检”本是给安全感做健康检查,别让好政策变成半截子工程。钱能到位,责能落地,心才安稳。郑州的老房安全问题,不该止步于“查出病”,更要做得起“治得好”。
毕竟,真正的安全感,远远不是一张报告单,而是能修得起、能住得稳的家,那才叫实打实的放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