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11月19日,路透社的一则独家报道,引发国际热议!
特朗普政府正考虑推迟甚至放弃对进口半导体征收100%的关税。
美国官员透露,政府正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避免激怒中国。
这一转变令人瞠目结舌。
![]()
特朗普变脸
在三个月前,特朗普在白宫意气风发地宣布:"我们将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约100%的关税。
但如果在美国制造,则不收取任何费用。
这一政策被视为其"美国优先"经济议程的核心,旨在将半导体产业迁回美国。
然而,仅仅三个月后,特朗普团队的态度已从"斩钉截铁"转为"小心翼翼"。
多名知情人士表示,白宫幕僚正"谨慎对待"半导体关税问题,担心引发中方激烈反制,甚至扰乱关键稀土矿物的流通。
![]()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表态与匿名消息形成鲜明对比。
白宫副新闻秘书德赛坚称:"特朗普政府仍然致力于动用一切行政权力,把对于国家和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制造业迁回美国。
任何匿名消息来源的说法都是假新闻。
商务部官员同样否认政策调整,称关于半导体的232条款关税,商务部政策没有改变。
但问题在于,这些官方声明均未明确说明关税何时实施,也未提供具体细节,这种模糊态度反而印证了内部的犹豫。
![]()
特朗普态度转变的背后,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贸易休战"。
10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宣布,中美经贸磋商已达成基本共识,双方同意进一步确定具体细节并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
这标志着持续数年的贸易摩擦进入了一个相对缓和期。
所以特朗普在10月17日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网采访时罕见地承认,他此前扬言的对华高额关税"不可持续"。
他表示:"我认为我们与中国会相处融洽,但我们必须达成一项公平的协议。"
![]()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补充道:"中国希望对话,我们也喜欢与中国对话。"
这种态度软化不止一次。
就在半导体关税传闻曝光前几天,特朗普于11月14日签署行政令,将部分农业产品排除在"对等关税"之外,这被视为对中国市场的一种让步。
因为美国大豆等农产品高度依赖中国买家。
"特朗普团队意识到,在中美贸易博弈中,他们并非占据上风"。
因为在中期选举临近之际,农业州的选票至关重要,所以农民大豆的销售对特朗普下一届的选举至关重要!
![]()
"致命反制"
特朗普政府的谨慎,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中方反制措施的深刻忌惮。
2025年初,当美国对中国征收"对等关税",将关税税率提高到145%时,中方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加征关税至125%,并针对性地限制稀土出口。
如果中国切断稀土供应,美国高科技产业将面临瘫痪。
除稀土外,中方还掌握着另一张王牌:农产品市场。
中国是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最大买家。
![]()
2024年,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这对特朗普争取农业州选票至关重要。
"惹怒中国,意味着失去中国市场,这对特朗普的中期选举将是灾难性的",
就在特朗普政府犹豫之际,一场"法律风暴"也在悄然逼特朗普放弃100%关税。
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对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合法性进行了听证。
这场被特朗普称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审判"的庭审,聚焦一个核心问题。
总统是否有权依据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广泛关税。
![]()
庭审过程中,大法官们展现出对法律条文的高度尊重,多位法官对特朗普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这是对宪法"三权分立"原则的破坏。
如果把征收关税的权力授予总统,国会未来将很难再把这项权力收回,因为总统对新立法有否决权。
在这种双重压力下,特朗普政府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除了外部挑战,特朗普还面临着强大的国内压力。
随着节假日购物季临近,美国消费者对不断上涨的物价正感到焦虑。
![]()
关税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买单的将是美国民众。
特朗普政府内部也存在严重分歧。
经济顾问担心通胀反弹,国家安全团队则坚持强硬立场,这种内部分裂削弱了政策执行力。
所以英国《金融时报》在11月20日发表评论,直言不讳地指出:"特朗普不敢激怒中国"。
单靠关税和制裁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真正的竞争力来自创新能力、人才储备和开放包容的经济环境。
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的这句话,在今天显得尤为意味深长。
![]()
在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中,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半导体关税的"软化",或许正是中美关系迎来转机的信号。
当特朗普团队意识到"对华强硬"并非无往不胜的灵丹妙药,当他们开始倾听理性声音。
两国关系才有可能走出"对抗-反制-再对抗"的恶性循环。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中方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既坚决捍卫自身利益,又保持对话大门敞开。
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中方愿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同美方重启经贸磋商。
![]()
结语
从"极限施压"到"谨慎对话",从"你死我活"到"竞合共存",中美贸易关系正在经历一场艰难但必要的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唯有摒弃冷战思维,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两国才能找到互利共赢的平衡点,共同为全球经济稳定贡献力量。
毕竟,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通过打压他国而长久获益。
和平交流、互帮互助,才是大国相处的正道,也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希望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