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腰椎间盘病变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但除了常见的腰椎间盘病变外,引起腰痛的还有许多可能,例如腰椎骨折、肿瘤、炎症、腰椎吻合棘病等等。今天我们主要说说腰椎吻合棘病,那什么是腰椎吻合棘病呢?
![]()
Baastrup病,又称吻合椎综合征(kissing spine syndrome)、腰椎吻合棘病、棘间骨关节病等。正常腰椎的棘突与棘突之间都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之间有棘突间韧带和棘上韧带连接。当腰椎退变发生椎间隙狭窄时,腰椎相邻两棘突相互靠拢或接触碰撞,使棘间组织损伤,常引起慢性下腰背部疼痛,伴有局部压痛,疼痛可放散,但一般无放射性疼痛,运动功能受限,伸屈或旋转时局部疼痛可加重。多以55--70岁女性好发,以腰4、5为主要好发部位。本病虽然多发常见,但尚未引起临床的重视。
一 、临床表现
![]()
本病患者有不同程度腰背部疼痛病史,多为局限性腰骶部中线疼痛,受累棘突有固定压痛。多发生于55--70岁以上老人,女性多见,多数伴有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棘突的相互接触碰撞是引起症状的主要原因。颈、胸或腰椎均可受累,腰椎多见,尤以腰4、5好发。
二、影像学表现
![]()
患者腰椎邻近的棘突相互靠近、接触致相对缘骨质增生、硬化,棘突呈杵状增粗(反应性肥大),并列的棘突间表面变平及反应性硬化,甚至形成假关节,间隙一般为2--4mm。多伴有腰椎过度前突或广泛性椎间隙狭窄。单节段棘突受累者少见,常见为多节段棘突受累。以腰4、5为多发,其次为腰3、4和腰5、骶1。
三 、生物力学改变
![]()
一般来说,存在吻合椎综合征的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骨盆生物力学改变,腰椎的退行性变导致过度前凸的发生,过度前凸加速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同时使棘突之间发生剪切运动,导致棘间韧带劳损,棘突间隙滑囊炎的产生。常见的变化为骨盆过度前倾,因此造成腰椎前屈曲度过大,从而导致棘突间间隙越来越窄。核心肌群力量失衡是核心原因。腰背部的竖脊肌过度紧张、缩短,同时腹部肌肉(如腹横肌、腹直肌)和臀大肌力量薄弱、松弛,两者力量失衡会牵拉骨盆向前旋转,形成前倾。
四、康复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与运动康复相结合
物理因子治疗
01红光治疗
![]()
红光能够深入组织,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过程。同时,它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促进炎症因子和代谢废物的吸收和排出,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不适。每次治疗时间约15 - 30分钟,每周进行2-3次,一个疗程通常为10-15次。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
02超短波疗法
![]()
超短波疗法利用超短波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组织。当超短波作用于吻合棘突综合征的病变部位时,能够使组织内的分子和离子发生振动、摩擦,产生内生热,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加速代谢产物和炎性物质的排出。
03超声波疗法
![]()
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其机械振动作用可使组织细胞产生细微的按摩效应,这种效应能改变细胞的容积,刺激细胞的半透膜,促进细胞内容物的移动,从而改善细胞的代谢功能,增强细胞的活力,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一般采用连续波或脉冲波,频率多在0.8-3.0MHz之间。每次治疗时间为5-15分钟,每周治疗2-3次,一个疗程通常为10-15次。
04音频电疗法
音频电流作用于人体时,能对瘢痕和纤维结缔组织产生细微按摩与震荡,有助于松解粘连、软化瘢痕,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从而缓解疼痛、改善组织代谢功能。治疗多采用固定频(2k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舒适感为宜。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15-25分钟,每周治疗5次左右,一个疗程通常为10-15次。
注意事项:
1.治疗前评估先行:必须由医生或康复师明确诊断(排除腰椎间盘突出、骨折、肿瘤等混淆疾病),评估疼痛部位、程度及皮肤状态,避免盲目使用物理因子治疗加重症状。
2.剂量与疗程把控:所有物理因子(如超短波、超声波)需遵循“个体化剂量”——急性期(疼痛剧烈、肿胀)宜用低强度、短时间(如超短波急性期用无热量,每次10-15分钟);慢性期(疼痛反复、肌肉紧张)可适当提高强度,疗程一般10-15次/疗程,避免过度治疗导致组织损伤。
3.实时监测反应:治疗中及治疗后需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局部刺痛、皮肤发红(非治疗后正常潮红)、头晕或原有疼痛加重,需立即停止治疗,调整方案或更换疗法。
水中运动疗法-“强化弱肌,拉伸紧肌”
![]()
水中运动疗法核心是平衡前后核心肌群力量(强化薄弱的腹肌、臀大肌,拉伸紧张的腰背部肌肉、髂腰肌),同时建立正确的姿势模式,帮助骨盆恢复中立位,促使腰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
01强化臀部肌群
![]()
02强化腹部核心肌群
![]()
03牵伸腰背部及大腿前侧肌群
![]()
注意事项:
1.优先维持正确体态:所有动作需保持“耳-肩-髋-膝-踝”在一条直线,避免挺腰翘臀(典型骨盆前倾姿势)。可通过“微收小腹、尾骨轻向下压”调整骨盆位置,确保核心始终收紧,防止腰部代偿发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