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春万达茂的最高落差达85米的室内雪道启动造雪,当北大湖1.5亿元、松花湖9000万元的预售额刷爆行业朋友圈,吉林省2025—2026新雪季的热度已提前“沸腾”。
从去年1.7亿人次、2950亿元的亮眼成绩单出发,今年剑指“1.8亿人次+3300亿元”的目标绝非空谈,每一组飙升的数据、每一处升级的设施,都在诉说着这场“白雪换白银”的坚实底气。
![]()
![]()
硬件扩容:
筑牢接待根基,产品力再攀高峰
吉林冰雪的底气,首先源于硬件设施的加速升级与产品供给的全面迭代。这个雪季,60余家大型宾馆酒店、超5000间新增客房投入使用,彻底终结了往年“一房难求”的行业痛点,接待承载力实现质的飞跃。
![]()
产品力的突破更显硬核实力。长春万达茂室内滑雪场雪道最高落差达85米,相当于30层楼高度,稳居全国首位。加之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北大湖滑雪场、连续8年获评“中国最佳滑雪度假区”的松花湖滑雪场,三大高端雪场形成“三足鼎立”格局,既能承接专业滑雪者的极限挑战,也能满足亲子家庭、入门玩家的休闲需求。

业态创新让冰雪体验更富层次感。雾凇漂流、雪原穿越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搭配新民大街冰雪文化长廊等网红打卡地,吉林冰雪早已跳出“单纯滑雪”的局限,升级为可玩、可拍、可沉浸的全域度假目的地。其中,长春冰雪新天地升级为第三代冰雪综合体,156万平方米的幻彩王国中,1314米超长雪漂流、520米超级冰滑梯等项目引爆社交网络,成为吉林冰雪游的“流量担当”。
市场预热:
年轻消费主导,异地热潮持续升温
未开板先火爆,市场数据提前锁定增长势能。北大湖预售额同比增幅25%,松花湖达17%,其中北大湖1.5亿元的预售收入,已达到上个雪季整体收入的38.6%,相当于提前“锁定”近四成业绩。

消费群体的结构性变化成为增长核心动力。据行业网站对吉林省上一个雪季情况统计,35岁以下游客占比接近八成,26-30岁群体占比超55%,这些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玩家,人均滑雪消费达3523元,比全国均价高出46.9%。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滑雪体验,而是追求“冰雪+文化”“冰雪+温泉”“冰雪+研学”的多元融合产品,直接带动滑雪培训、冰雪摄影等衍生服务增速高达35%。
异地消费的崛起让市场空间持续拓宽。异地游客消费占比已达49.1%,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南方游客源源不断北上。反映在交通数据上,今年11月起飞往长春的航班预订量直线飙升,广州—长春、上海—长春等航线入选国内热门冰雪游航线TOP20,2026年元旦前后相关机票均价较11月上涨超50%。酒店民宿市场同步火爆,全网民宿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80%,预计12月中旬至2026年春节前后价格将维持高位。
政策托举:
全链条赋能,构建长效增长生态
政策支持与生态完善为冰雪经济保驾护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省级层面直接发放1亿元冰雪消费券,各地叠加餐饮折扣、景区免票等福利,有效降低消费门槛,激发大众参与热情。
交通网络的升级让“快进慢游”成为现实。沈白高铁新增长白山至北京朝阳线路,32条冰雪旅游直通车、30条旅游公交专线覆盖主要景区,“高铁+租车”“民航+租车”模式,大幅提升了游客出行的便捷度。
文体活动与人才培育双线发力。70项文体赛事、800余场文旅活动贯穿全雪季,国际雪联世界杯等顶级赛事与雾凇冰雪节等标志性活动交相辉映,持续保持市场热度。冰雪运动纳入中考、800所省级冰雪特色学校的布局,既培育了本土消费群体,也保障了冰雪人才持续供给。
数字赋能与产业协同成效显著。线上预订占比超80%,餐饮、民宿、即时零售等关联业态协同增长,形成“冰雪带动全域消费”的良性循环。总规模5亿元的吉林省冰雪经济基金落地,重点投向冰雪旅游、冰雪科技等领域,进一步破解产业链资金瓶颈,推动“冷资源”向“热产业”加速转化。
![]()
从硬件扩容到市场升级,从消费迭代到政策赋能,吉林冰雪经济的每一步跨越都有数据支撑,每一份底气都源于长期积累。“1.8亿人次+3300亿元”的目标,既是对过往成绩的延续,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随着“冷资源”不断转化为“热经济”,吉林冰雪的故事,还将在这个冬天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来源:彩练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