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既是关乎百姓幸福感的“关键小事”,更是夯实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11月18日,一场以“从‘众口难调’到‘众望所归’,我的小区如何‘治’同道合”为主题的“人民城市议事厅”活动在古美路街道文体生活馆举行。区人大代表、各街镇业委会代表、居委会代表、物业公司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物业治理新路径。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议事会伊始,维修资金使用难题就成为焦点议题。古美路街道一位居民代表率先抛出困扰:“我所居住的房屋出现地面沉降,但业委会正在换届,无法动用维修资金,该如何处理?”
专家学者现场支招:“倘若业委会换届影响维修资金使用,可先评估沉降是否危及安全。一旦确认存在安全隐患,依然可以启动维修资金解决问题。”这一解答立即化解了业主的顾虑。
区人大代表、水清一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沈菊红接着提出更深层次的忧虑:“‘美丽家园’项目改善了小区面貌,但设施老化需要持续投入。目前统筹维修资金已低于警戒线,如何有效续筹?”
![]()
上海德同机构高级顾问、上海市律师协会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安成建议:“可借鉴相关经验,将一次性缴纳转为按月缴纳,或采用‘一事一筹’方案,保障维修资金的小额补充和使用。”
现场讨论愈发激烈。“业委会已将维修基金转给物业,物业却不及时支付供应商,我们只能发函督促,缺乏强制力怎么办?”“政府监管是否严格?信用积分制度是否合理?”面对物业与业委会代表的“针锋相对”,区人大代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高级讲师王斐斐深入剖析症结。她曾在区人代会上提出相关建议,目前职能部门正在优化系统流程,以电子发票实现支付闭环管理。
![]()
![]()
除了资金和设施等“硬件”问题,“人”的因素同样成为热议焦点。如何激励业委会提高效率?如何动员更多业主参与社区治理?这些问题引发了与会代表的深入交流。
“业委会要选肯干、还能干的人。”莘庄春申复地一期业委会主任王瑛说。古美路街道平阳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顾忠婷建议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引入党员和相关专业人士加入业委会。浦江镇业委会代表则提出推动业委会“半社工化”,提升专业能力。
![]()
![]()
“物业治理不能仅靠业委会成员的单打独斗,而要带动更多业主共同参与。”来自全市最大单体开放式社区康城社区的业委会主任刘少飞的观点赢得现场共鸣,他向大家分享了“党建引领凝聚民心,宣传发力凝聚共识”的社区凝聚力法则。
解放日报记者、评论员谢飞君从实践角度分享经验:“基层工作可从人际圈层视角切入,从党员圈层到志愿者圈层,环环相扣,逐步扩大影响范围。”
![]()
![]()
在这场深度协商中,居民代表,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代表和职能部门直面维修资金、公共收益、停车难、业委会工作推进等痛点难点,共同探索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物业治理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只有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共同协力,才可以推进物业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区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唐祎说,今年在“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背景下,对物业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严格排查和监督。但小区要“治”同道合,还是需要让广大业主转变为参与者,那样自然提高了公信力,也得以助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
记者:李逸 袁嘉明(见习)
初审:岳顺顺
复审:方雨斌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