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夜里已经10点多了,床头灯早就调成了柔和的暖黄色。孩子躺在床上十几分钟,却突然咯咯笑起来,丝毫没有睡意。
我半带威胁地说:“快睡吧,再不睡妈妈就不陪你了。”
他立刻求饶:“妈妈,我再也不笑了!”
可话音刚落,他又忍不住笑出声来。当我真的起身要走,他急忙从床上爬起来拉住我,可怜巴巴地保证:“妈妈,我真的不笑了!”
我心软回来,他却再次故技重演。
我试着问他:“你在笑什么?能和妈妈分享吗?”他却只是摇头:“没什么,没什么。”
耐心耗尽,我提高了声音:“你这样笑个不停,说明大脑还很兴奋。那给你两个选择:要么起来做题,要么闭上眼睛睡觉。你选哪个?”
他毫不犹豫:“我睡觉,不做题。”
然而即使这样承诺,笑声还是止不住。我终于发火:“给你五分钟,如果还睡不着,就起来做题!”
这次,他总算睡着了。
![]()
每晚的拉锯战,为何总以发火收场?
威胁、谈判、妥协、再犯⋯⋯这样的循环,想必不少父母都不陌生。为什么非要等到我们发火,孩子才肯乖乖睡觉?
说到底,是我们太希望孩子能早睡了一一担心睡眠不足会影响第二天起床、晨读、吃饭和上学,害怕面对孩子的“起床气”。
当孩子不愿按我们的期望入睡时,这些担忧便化作了焦虑,一触即发。
而孩子呢?
他们只是单纯地沉浸在白天的快乐回忆或有趣的想象中,只是想用这份愉悦取悦自己。他们不理解睡眠的重要性,更不会考虑第二天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
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这种认知差异,自然就演变成了“睡眠战争”。
发火看似立竿见影,实际上是孩子也真的累了,前面折腾了许久,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不是真的有用。
![]()
威胁式哄睡,真的有用吗?
那天晚上,我非常崩溃,气得发抖!
我不明白,为什么无论怎么威胁、吼叫,孩子都不能立刻停止大笑、安心入睡?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孩子就像一个装满水的塑料水袋,只有让里面的水完全流尽,才能真正松弛下来。
当孩子心里的“快乐劲”还没过去,光靠威胁根本无法让他真正平静。
我说“不能陪他睡觉”,他就在试探我的底线,想知道我是真走还是假走。当发现只要说软话我就会心软回来,他就不再害怕我的威胁了。
当我让他选择“做题还是睡觉”,他嘴上选择了睡觉,身体却诚实地兴奋着一一他不是真心想睡,只是害怕做题。
这种被迫妥协,根本没有解决问题。
现在回想,他或许是想和我分享那些好笑的事,只是不知如何表达;而我只看见了“他不睡”,却没读懂他背后未说出口的需求。
心理学家阿尔菲·科恩在《无条件养育》中的观点一语中的:威胁只能带来短暂的顺从,而非真正的心甘情愿。
当孩子因为害怕而听话,他们的服从只是表面的,内心并未真正接受。
![]()
孩子偶尔晚睡,真的那么可怕吗?
美国儿科学会的研究表明:偶尔的晚睡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很小,重要的是长期的睡眠质量与规律。
孩子的睡眠规律大体上是稳定的,偶尔因为回味白天的趣事而晚睡,其实情有可原。就像我们周末也想晚睡一会儿一样,这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
记得那晚我焦虑不已,第二天早上都没敢叫他起床。但出乎意料的是,不到七点他就自然醒了,而且精神饱满,晨读顺利,还吃了一盘饺子、喝了一盒酸奶。
这一刻,我才真正释怀,不再执着于“必须早睡”。
曾看到一位海淀妈妈分享:当她不再严格控制孩子的入睡时间,孩子反而更容易按时入睡了。
压力消失了,对抗的理由也就不存在了。
![]()
如何让孩子心甘情愿入睡?
《正面管教》倡导“温和而坚定”的育儿方式。在睡眠问题上,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首先,让孩子 “笑够说透”,再引导睡觉
孩子再笑,我不再着急制止了,会试着跟他聊:“是不是想起白天跟同学玩的事啦?” 慢慢引导他说出来。
有时候是:吃饭的时候,看到一个同学躲在门后探出了脑袋。
有时候是:同学看到我的冰墩墩,拖长声音说“好炫酷啊阿啊阿啊阿......”
等他絮絮叨叨把快乐说够了,反而没几分钟就打哈欠睡着了。
只要把他心里的 “快乐水” 倒空,他自然就平静了。
![]()
其次,给温和的选择,别用 “做题” 当威胁
让他选 “做题或睡觉” 太极端了,我改成更温和的选项。
比如:“我们先读5分钟绘本,还是直接躺下来聊聊天?”“你是现在睡觉,还是听一个故事再睡?”
因为是喜欢做的事情,孩子每次都会认真选一个,也愿意配合。
给孩子有限的选择权,能让他觉得 “自己能做主”,就不那么对抗了。
最后,理解孩子需求,允许弹性睡眠时间
有时孩子不愿睡是因为渴望更多的陪伴和关注。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被看见,就很容易入睡。
不用死盯着时钟,而是看孩子的状态:如果孩子打哈欠、揉眼睛,就顺势引导睡觉;如果他还精神,就给点弹性时间。
比如跟孩子约定 “再玩10分钟,或者再聊5分钟好玩的事,之后我们就睡觉”。
![]()
现在再回想那场 “睡眠战争”,我挺感慨的。
其实不能怪孩子,是我太焦虑,总盯着 “规矩”,忘了看孩子的心思 —— 那些让他忍不住笑的小事,那些不想结束的快乐时光,不正是他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样子吗?
不必追求“完美作息”,我们放下焦虑,看见孩子,睡前就是美好的亲子时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