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纽约联合国总部,一场关于安理会改革的讨论,意外成了日本外交梦的公开葬礼。中国代表傅聪大使的一句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开了日本“入常”诉求背后所有华丽的伪装,直指核心:“日本没有资格。”
![]()
这句话的分量,不在于言辞的犀利,而在于它背后那三堵密不透风的墙,将日本通往常任理事国的道路彻底封死。
第一堵墙,是联合国宪章用数字和条款砌成的冰冷规则。想迈进那扇门,先要修宪。这需要至少129个会员国,也就是三分之二的成员国,集体为你背书。即便日本能创造这样的外交奇迹,接下来还有五座无法绕行的大山——中美俄英法。现任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任何一家动用“一票否决权”,日本所有的努力都会瞬间化为泡影。
这堵墙前,日本的外交现实显得格外骨感。与俄罗斯的关系,早已因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主权争端和俄乌冲突后的制裁而冻结。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的斥责言犹在耳:日本不过是美国的附庸,其右翼正在破坏地区和平。指望莫斯科点头,无异于与虎谋皮。
![]()
中国的反对则更具根本性。傅聪大使的发言,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日本政客高市早苗近期的涉台言论。这番话,在中国看来,绝非简单的口误,而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践踏,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严重侵犯,更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直接挑战。一个对侵略历史缺乏彻底反省,甚至试图挑战战后和平基石的国家,如何能成为世界和平的“守护者”?这个逻辑问号,中国已经替全世界问了出来。
即便是日本最倚仗的美国,也未必是那把能打开锁的钥匙。华盛顿的战略家们比谁都清楚,一个摆脱了“和平宪法”束缚、实现国家“正常化”的日本,其军国主义幽灵是否会再度游荡?这个风险,没人敢赌。美国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盟友,而不是一个可能反噬的“正常大国”。
第二堵墙,是实力与历史责任之间那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从来不是财富排行榜,而是综合国力与全球影响力的终极体现。中美俄自不必说。英国虽已没落,但其遍布全球的英联邦网络和金融话语权依旧深厚。法国作为欧洲的战略核心,在非洲等地的影响力根深蒂固。
![]()
日本呢?除了一个庞大的经济体量,其政治上长期看美国眼色,军事上被宪法锁链捆绑。更致命的是,它身上烙着“二战战败国”的印记。联合国本身就是二战胜利的产物,是战后秩序的基石。傅聪大使的质问,实际上是向全世界发问:我们能让一个试图质疑自身存在合法性的国家,进入这个秩序的核心决策层吗?
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一天前。11月17日,当央视记者徐德智就高市早苗的言论向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提问时,后者迪雅里克给出了一个教科书式的回答:联合国立场基于1971年的第2758号决议,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此立场“没有任何改变”。
这番表态,等于是在国际最高舞台上,当着全世界的面,给高市早苗的言论定了性,也间接否定了日本外交行为的正当性。
![]()
此刻,高市早苗本人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在日本国内,前首相野田佳彦、鸠山由纪夫,甚至同属自民党的前总裁石破茂,都公开表达了批评和不满。国际上,美国选择了沉默,而联合国则用最清晰的语言重申了“一中原则”。
中国的反制已经开始。据报道,中日间关于日本牛肉、水产品输华的政府间谈判已被中方取消。这或许只是序曲。如果高市早苗继续将个人政治前途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那么等待日本的,必将是代价更为沉重的反制措施。
![]()
两条路摆在面前:一条是悬崖勒马,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上来,承认错误,修复关系;另一条是继续一意孤行,用整个国家的未来,为一个人的政治豪赌买单。
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任何试图挑战国际公理和人类良知的行径,最终都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