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开炮” 名场面:这届观众终于懂了她的真性情
泉州梧林古村落的簪花市集上,头戴绯红花冠的何赛飞一句话让节目组哑口无言:“博物馆不等人,采访晚点配合,别耽误看真东西”。这位 62 岁的艺术家在《一路繁花 2》里活成了 “综艺界清流”—— 既会因张柏芝耽误发车急得直跺脚:“2025 年的今天永远不会再来”,转头又主动道歉 “对事不对人”;也会在牧民家直言 “总要传宗接代”,引发与刘嘉玲的观点碰撞,却在争议后被网友扒出:她的婚姻早已颠覆传统,丈夫不仅支持她 36 岁才生子,更让儿子随母姓何啸风,把 “传宗接代” 过成了 “精神传承”。
![]()
更戳中观众的是她对行业乱象的直白。节目中谈及曾被制片人要求给流量演员“让戏”,台词几乎被删光的经历,她眼眶发红:“影视业态怎么变成这样了?” 一旁的刘嘉玲脱口而出:“怪不得现在戏越来越难看了”。没有圆滑的客套,只有老艺术家对创作本真的执拗,这种不端不装的直率,让 #何赛飞 敢说 #话题收获 2.8 亿阅读。
为戏曲“怒吼” 两年后:她的追问仍在回响
“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2023 年那声带着哭腔的质问,让何赛飞成为戏曲行业的 “吹哨人”。当她得知晋剧演员张军波每月工资仅 1500 元,靠跑网约车维持生计,却仍坚守舞台时,在比赛现场拍案而起:“这样的艺术家不保护,给谁保护?”。两年后的 2025 年,《求是》网仍在探讨 “何赛飞之问”,直指行业 “重评奖轻观众” 的沉疴 —— 几百万制作的剧目得奖后就入仓库,群众根本看不到。
![]()
而她从未停留在发声。看到越剧演员陈丽君凭《新龙门客栈》“出圈”,她立刻点赞:“传统戏曲要跟着时代审美变”;在山东新年戏曲晚会上,她既唱越剧《貂蝉拜月》,又演昆曲《玉簪记》,用跨界表演打破剧种壁垒;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振兴戏曲不是喊口号,要让演员能吃饱饭,让观众能看好戏”。这份坚持让她成为年轻戏曲人心中的 “靠山”,张军波直言:“她的话让更多人关注到我们的困境”。
从杨九红到陈白露:用角色写就女性答案
话剧《日出》的舞台上,身披白斗篷的何赛飞在光影中游走,将陈白露的绝望与倔强演绎得入木三分。为贴近角色,她坚持每天带妆彩排,更把越剧的身段技巧融入话剧表演,让观众感叹“江浙口音里藏着旧时代女性的魂”。这不是她第一次突破边界:从《大宅门》里敢爱敢恨的杨九红,到《追月》中纠结于事业与家庭的戚老师,再到如今的陈白露,她塑造的每个角色都在追问 “女性如何掌控命运”。
![]()
2023 年,她凭《追月》拿下金鸡奖最佳女主角,领奖时特意提到:“感谢角色让我明白,女性的价值从不由身份定义”。这种通透也刻进她的生活:拍戏时把收入全交丈夫保管,却拥有绝对的事业自主权;年过六旬仍保持练功习惯,身段挺拔如青年;面对流量时代的浮躁,始终坚信 “演技才是演员的根”。正如观众所言:“她演的是角色,活的是自己”。
敢怒敢爱,才是岁月最好的馈赠
有人说她“耿直得不合时宜”,在综艺里说 “传宗接代” 被骂 “封建”;有人赞她 “有风骨”,为行业不公仗义执言。但 62 岁的何赛飞从不在乎标签:她会为戏曲现状拍案而起,也会为簪花之美笑得像个孩子;会严肃批评行业乱象,也会主动为小摩擦道歉。她的 “敢”,不是刻意叛逆,而是对艺术的敬畏;她的 “直”,不是情商不足,而是历经岁月沉淀的赤诚。
![]()
当泉州的花海落在她的发间,当话剧落幕的掌声响彻剧场,这位艺术家早已用行动证明:真正的风骨,从不是迎合潮流的圆滑,而是坚守本心的勇气。岁月给了她皱纹,更给了她敢说真话的底气;争议让她被热议,更让她的声音穿透行业壁垒。这才是时光最好的馈赠—— 活成自己心中的模样,无畏亦无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