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琳辉)近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国多地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对于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下降,更易受到病毒侵袭,要特别留神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头痛等都是常见症状。”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成都市老年健康服务发展中心)呼吸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余瑷砾说。
为何秋冬季寒潮来袭更容易感冒?余瑷砾解释,这与几方面原因有关。首先,气温骤降,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难以快速适应变化,抵抗力会有所下降;干燥空气会降低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使得病毒更易入侵;室内活动增多、通风不足,增加病毒传播风险;日照时间缩短,维生素D合成减少,新陈代谢减缓,进一步削弱免疫力。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主治医师于海燕表示:“老年人免疫力较差,感染病毒后易发展为重症,做好以下几点有助于增强免疫、预防感冒。”
避免呼吸道刺激。保持室内湿度50%~60%(可使用加湿器/湿毛巾辅助),每日主动饮水(少量多次);严格避免吸烟和吸入二手烟,同时减少厨房油烟的吸入;在饮食上,避免过于辛辣、甜腻的食物刺激呼吸道。
定期开窗通风。家中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少去人群拥挤地方,必要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
坚持适度运动。老年群体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建议选择低强度运动,如太极拳、快走、游泳等。运动前需评估身体状况,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避免着凉。
保持手部卫生。手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感冒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当其他人用手接触到这些分泌物后,再触摸口鼻、眼睛等部位,就容易引发感染。勤洗手,建议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公交车扶手等)后。
及时增减衣物。注意头颈部位保暖,避免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推荐三层穿衣法(速干内层+保暖中层+防风外层),有助于保持体温稳定。
补足能量纤维。饮食上,适量增加鸡蛋、牛奶、瘦肉、鱼虾等优质蛋白质,同时保证足够的主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为身体提供基本能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其中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增强抵抗力、维持呼吸道黏膜健康十分重要。
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在本月内尽快完成接种,因为疫苗接种后通常需要2-4周时间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其保护效力一般可持续6-8个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