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不会扫码,连医院大门都进不去”——9月中国老龄协会刚出的报告把这句话甩在桌面上:全国68%老人怕自己被智能时代扔掉,比两年前少了12%,可剩下的三成多依旧站在二维码外干瞪眼。
![]()
数字鸿沟没填平,只是换了个坑位。
![]()
别怕,另一组数据更扎眼:抖音上50岁+创作者一年暴涨230%,72岁王阿姨直播带跳广场舞,十万粉丝刷火箭,老伴在边上举着手机喊“老婆子加油”。
会玩的人早把“老”字玩成了流量密码,不会玩的人连健康码都还是灰的。
同一批老年人,一边被时代拉黑,一边被算法推上热搜,落差比上海外滩的台阶还高。
“时间银行”这词听着像理财骗局,其实是官方盖章的互助养老:今天帮隔壁大爷买菜,攒下积分,十年后自然有人替你跑医院。28城试点,最火的是成都,大妈把积分叫“时间糖”,存着比跳广场舞还带劲。
可问题来了—— rural 地区连年轻人都没有,找谁存时间?
银行开在山沟沟里,账户只能是空的。
![]()
子女也没闲着。
京东说“孝心经济”一年涨45%,智能手环、语音闹钟、能测血压的马桶圈,双11销量飙得比羽绒服还猛。
北师大调研补刀:一周给爸妈视频3次以上,吵架概率降37%。
道理都懂,就是加班到11点,回家娃还没哄,谁有心情给爸妈当客服?
高校里“数字反哺”挺暖,大学生一对一教老人用微信,期末换学分,可志愿名额30个,报名的300,抢课比抢演唱会还凶。
上海最会整活,直接把“青银共居”拍成现实版:年轻人月租800住养老院,条件是每月陪老人唠够10小时。95后程序员搬进去,第一晚被大爷拉着打太极,第二天全楼都知道他单身,排队给介绍孙女。
![]()
日本抄来的“介护预防体操”也跟着落地,15城试点,动作像广场舞慢放版,练完一起喝酸奶,顺便把孤独症也治了。
阿里健康数据更直白:在线问诊里60+用户一年涨83%,老人学会“云看病”,省得折腾儿女,说到底还是怕麻烦孩子。
说到底,技术不是万能膏药,它只是把“老”重新包装:有人包装成网红,有人包装成积分,有人包装成酸奶社交。
学不会扫码的大爷依旧站在医院门口,可直播间的榜一也许正是昨天不会调健康码的同一个人。
鸿沟还在,只是有人先爬了上去,回头递了根网线,而不是手。
网友@退休再就业:
![]()
“我妈现在天天在家族群发养生视频,我反手一个举报谣言,她反手把我移出群。
数字反哺?
先把我拉回群再说。
网友浦东彭于晏:
“给爷爷买了智能手环,老爷子天天研究步数,为了冲榜半夜摇胳膊,血压没降,肩周炎快犯了。
![]()
科技改变生活?
改变的是骨科KPI。
网友村口张阿姨:
“时间银行听着好,可我们村全是老头老太,今天帮老王买白菜,明天老王帮你买白菜,积分互刷,最后账上全是欠自己的。
还是广场舞实在,起码能蹭到隔壁村老李头买的豆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