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思格速度,再次震撼业界。这一次,不是最快完成IPO递表,也不是在户储市场上高歌猛进、大杀四方,而是创下了从产品上市到被要求召回的最快时间纪录。这个纪录,足以让华为、阳光电源这些标杆企业以及整个中国逆变器行业蒙羞!
11月19日的澳大利亚,并没有太多喧嚣。ACCC(澳洲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官网挂出的一条召回公告,却足以让整个中国储能行业感到一阵隐痛——思格新能源旗下SigenStor EC单相8/10/12kW Energy Controller,被正式要求召回。
要知道,这是一款刚刚商业化两年出头的户储产品。从在全球市场出现大规模装机,到在海外被监管部门正式召回,过程只有几个月。对于一家成立不过三年、靠一款爆品在欧洲和澳洲迅速打开局面的中国新锐储能企业来说,这一事件的影响远大于经济损失。
对于整个中国储能军团海外品牌来说,这一事件同样是一次沉重打击。海外储能已爆单,全行业正欢欣鼓舞,但怕什么偏偏就来什么。此事看似偶然,其实早有定数。在户用储能这个最容易被忽视的市场,越是价格内卷、越是渠道激进、越是靠速度抢市场,安全风险就越容易在最薄弱的环节上突然暴发。
![]()
思格新能源位于上海的总部大楼;赶碳号摄
01来得太快的召回
ACCC 公告表示,SigenStor EC单相系列的AC接头存在过热风险,可能损坏,甚至导致起火。公告列出的核心信息包括:
涉及产品型号: SigenStor EC 8kW/10kW /12kW(单相)
销售时间: 2025年3月4日至2025年11月18日
问题部件: 快速接入式AC插头(需套接铁芯、压接)
风险描述: 过热 →损坏→起火
事故状态: 已发生过热事件,但尚未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处理方式:
推送固件,强制降低满载输出
免费更换带新 AC 插头的整机
再送两年质保
从召回流程看,ACCC 的处理并不是“建议检查”或“小范围技术纠正”,而是直接进入 正式召回(Recall) 级别。这意味着监管机构认为:
风险具备可重复性
事故概率不可忽视
对居民环境构成潜在安全威胁
不是某个安装商的个案,而是结构性问题
澳大利亚是全球对户储系统安全监管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只要涉及家庭环境、涉及AC端子、涉及潜在火灾风险,其态度一向不含糊。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AC插头过热”并不是储能行业常见的通病——相比几年前某些户储品牌的电芯热失控、电池管理系统异常、逆变器过载等,这次的问题点非常具体:AC端子的接入方式。
这并非电芯,也非核心逆变器,而是一个看似普通、却极容易被忽视的部件。但正因为它容易被忽视,也最能反映一家企业在“快速扩张期”的真实状态。
02一款产品打天下,一个细节翻了车
![]()
思格新能源的故事,行业并不陌生。赶碳号也曾深入报道过,详见《思格新能源的这一场狂飙》。
公司成立于2022年,2023年开始卖SigenStor,2024年收入突破13亿元,2025年仅1–4月就做了12.1亿元。
整个公司高度依赖一款产品——SigenStor。
这款产品占营收超过90%,也是融资方、渠道商、市场舆论最熟悉的主角。问题是:这是一款上市不到两年的产品。
逆变器行业里,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做到如此规模,本身就是“反常现象”。越是反常,就越值得关注。SigenStor的AC插头召回事件,背后有三层现实。
第一层现实:高毛利并不意味着更安全,甚至可能意味着“结构性透支”
招股书中的数据显示:
2023年SigenStor毛利率:32.2%
2024年:47.0%
2025年前四个月:51.2%
50%以上的毛利率,对于户储行业而言几乎可称得上“异常”了,德来股份也没这么高。
行业可比公司,阳光电源户储的毛利率为20%–30%,固德威20%–35%,古瑞瓦特25%–35%。
思格新能源这样一家新公司能做50%+,理论上意味着:公司的材料不便宜,供应链应该很强大,品控应该更严格,企业对于安全技术的投入应该更从容。
然而,思格新能源招股书显示,公司虽然在上海,但研发人员年薪多数在10–30万元之间,而销售人员的年薪却高达30–80万之间。这充分说明,这不是一家技术导向的企业,而是营销导向的企业。
另外,公司的销售策略比较激进,分销返利力度持续提升,在欧洲渠道大规模扩张的同时,在澳洲市场也疯狂奖励安装商(积分换iPhone、换家电等活动)
这说明什么?
赶碳号认为,思格新能源的高毛利,并没有沉淀到产品安全体系上,而是沉淀在了市场扩张上。当一家企业把资源过度投入销售,而不是可靠性验证,无疑就埋下了隐患。
第二层现实:公司为冲业绩、冲上市速度,渠道激励过猛,导致安装端可能出现了风险
思格在澳洲采用的渠道模式,是这次事件必须被放进整体叙述的关键。为了在澳洲做市占第一,思格对安装商的激励力度非常激进:8MWh给80万积分,积分可以换各种高价值产品。另外,公司返利周期极短,促销覆盖范围极广。这种模式,极容易带来两种后果:
一是安装商赶工,不愿“认真处理AC端子”。AC插头的ferrule与crimping对安装熟练度要求极高,只要压接不到位、松紧不均,就会导致接触电阻升高→发热→损坏→起火。激励越高,安装越快;安装越快,越容易出错。
二是公司对渠道过度依赖,使企业难以及时排查风险。短短时间内,思格新能源的分销商从2022年的一家没有,到2023年的26家,2024年的92家,截至2025年4月30日已有119家。这是典型的快速扩张。
当一个企业跨越多个国家、多个电网标准、多个安装商群体,却仍然依赖一个标准化的AC插头结构,不出问题才是不正常。
思格不是第一家在澳洲被要求召回的户储企业,但它却是最快的一家。
赶碳号曾报道过,此前古瑞瓦特、固德威都曾因为安全隐患被要求召回,艾罗能源的户储(采用的LG电芯)甚至还曾引发过严重的家庭火灾,详见《固德威产品存在安全隐患,被澳大利亚监管机构要求召回!》
赶碳号关注的第三层风险更重要,那就是思格存不存在因为产品生命周期过短,可靠性验证不足的问题?
户储行业的核心风险,不在于电芯本身,而在于“系统使用生命周期”。用户安装后,产品往往要在自家车库或外墙干燥环境中使用8–15年。
欧洲、澳洲的监管部门最关注的是:导线接触点是否会因热循环松动,插头是否会因潮湿导致微腐蚀,切换负载时的冲击电流是否足以损伤接头,长时间运行下的发热量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总之,一个产品至少要经过两年研发、一年打样、一年工程验证、一年市场试运营,加起来就是五年的时间。然而,思格新能源的SigenStor跑出了加速度,在2023年6月发布,到了2024年就开始大规模出货了。到了2025年,就在澳洲发生过热问题,上市仅6个月即被召回。
思格新能源的扩张速度,远远超出了户储产品应有的生命周期节奏。这一次,AC插头只是第一个暴露的节点。
03为户储企业敲响警钟!
ACCC 的地位不简单,相当于澳大利亚的消费者保护机构,同时也是国家级安全监管部门,产品召回的最高执行者。在澳大利亚,只要是插电、充电、储电的设备,ACCC的权力和权威性绝对不容忽视。
赶碳号不太了解,一个AC 插头过热,为什么会让监管机构如此警觉呢?
因为户储产品具有三个典型特征:一是发生地点是在居民家庭,二是引发的风险是火灾,三是这种风险点非专业人员难以检查到。
过去澳洲召回大多来自成熟品牌、成熟产品,原因是产品在市场运行多年后暴露的问题。思格这次的情况完全不同:
产品上市不到两年、销量暴涨之后马上被召回。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监管机构来说,这种速度对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危险信号”。
近两年我国户储企业在欧洲、澳洲抢市场。有一个普遍现象是,中国产品价格更低,返利更高,服务速度更快,产品组合更多,交付速度也更快。
这些本来是优势。但当过度使用时,就变成了“风险”。思格的问题不算最大,但影响却最深。原因很简单:
这是中国户储企业唯一一家能在两年内做到欧洲市占前列、并在澳洲占第一的企业。当这样一家公司出问题,国际市场的解读只有一个方向:中国企业扩张太快,质量跟不上。
在大储爆单、全球竞标不断反复提到“中国储能可靠性”的背景下,这类事件无疑会增加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大型项目评审压力。
当然,对于思路来说影响同样是巨大的。SigenStor是公司唯一支柱,产品一旦出事,公司整体就会承压
公司招股书显示,SigenStor占营收96.4%(2023),2024年前三季度仍占 90.5%。这意味着只要这款产品在一个地区出现问题,公司整体信用体系都有可能会被动摇。
思格并不是那种多产品型企业,也不是把储能和逆变器分开经营的企业,而是单一爆品驱动。这种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的优势就是快。但风险是,一旦踩雷,连锁反应最大。
中国储能企业到了海外,不怕老外,就怕老乡。当下海外储能确实在爆单,但主要是大储,户储市场竞争相对更加激烈。
真正的海外户储市场,2024年起经历三了件事,一是德国、意大利电价下降,二是欧洲库存处于高位,三是欧洲的政策补贴进入不确定周期。欧洲户储新增装机增速从2023年的71%降至2024年的12–15%
户储的竞争,主要发生在中国企业之间。当市场没有增长时,增长就会来自抢安装商、抢分销商、抢渠道返利、抢终端定价权。
在这样的环境下,难免有一些企业会牺牲利润保市场,一些企业会拿高毛利来换增长,也有企业加速扩张渠道,同时想尽办法激励安装商“多装快装”。
思格恰好处于竞争最前沿。也恰好是最容易暴露问题的一家。不是它质量差,而是总有人会成为第一个踩雷者。
后记
这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
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思格这样的明星企业,这么快就出了问题?
这给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同样应该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企业必须用这种速度来扩张?
赶碳号的最后一问,如果我们的新三样以及各行各来,都像思格新能源这样搞下去,连最基本的质量底线都无法守住,还何谈高质量发展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