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劳动都值得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者的所有行为,都应当被原谅。
近日,云南昆明一位环卫工阿姨的做法,就引发了广泛争议。
事情发生在11月17日。昆明一家汽修店像往常一样早上9点开门营业,可没过多久,员工就发现院子里一根宝马MINI的原厂排气管不见了。
查看监控之后,大家都愣住了——拿走排气管的不是别人,正是一位身穿环卫工作服的阿姨。
由于这根排气管是原装配件,价值约一万元,店家随后选择了报警。同时,他们也把监控视频发到了网上,希望借此找到线索,事件也因此引发关注。
![]()
环卫工人是找到了,可那根价值不菲的排气管,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在民警的建议下,汽修店联系了环卫站。然而,站长表示这属于员工的个人行为,与环卫站无关。更让人无奈的是,站长还透露,排气管已经被那位环卫工卖到了废品收购站。
而废品收购站那边也无法提供排气管的具体去向——东西几经转手,早已不知所踪。
这下事情就难办了。这可不是普通的零件,而是一根价值上万元的原厂排气管。如果找不回来,汽修店就只能自掏腰包重新订购,赔偿给客户。
面对这样的局面,汽修店最终决定通过正规途径解决——前往派出所正式立案,等待后续处理。
![]()
根据汽修店工作人员的讲述,事情发生得更具体了——那位环卫工阿姨是在早上9点10分左右走进他们院子拿走了排气管。当时店员们都在忙着手头的打扫,谁也没留意到她的举动。
但问题就在于:走进别人工作的院子,趁人不注意拿走东西,这和在路边捡个纸箱的性质完全不同。就算她以为那是废弃物品,但在别人的场地里,是不是至少该问一声?
更让汽修店无奈的是,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来拿东西了。之前她还曾拿走店里的一把卡钳,只是那次损失不大,店家没有深究。
而这一次,她拿走的是一根价值上万元的原厂排气管。汽修店也不愿一直当“冤大头”,如果不这次严肃处理,谁能保证她不会一次又一次地来“顺手牵羊”?
![]()
![]()
![]()
在事件持续发酵、舆论不断升温的同时,汽修店方面却展现出令人意外的态度。
尽管网络上一片指责之声,多数网友认为环卫工阿姨的行为已构成违法,应当依法处理、承担赔偿,但汽修店却并未顺势施压。
面对越来越多的不友善评论,他们主动表示:理解这位环卫工年纪已大、生活不易,不希望此事对她造成过度影响,愿意平息争议,缓和舆论态势。
然而,许多网友对此并不认同。在他们看来,不能因为当事人是底层劳动者、或年事已高,就回避追责。“不管是谁,无论年龄与身份,做错事就应承担相应后果”——这样的声音在评论区中不断回响。
他们认为,宽容不等于纵容。唯有依法依规处理,才能既维护公平,也传递出清晰的界限:善良不应被利用,规则之下,人人平等。
![]()
![]()
![]()
![]()
在追责环卫工阿姨的同时,不少网友也将目光投向了废品收购站。
许多人提出质疑:废品站难道不清楚排气管这类汽车零件的实际价值吗?即便当时不了解,事后为何连基本的流向都无法提供?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排气管大概率根本没离开废品站。这类站点通常需要一定库存量才能进行周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转手卖出。
只不过,那根原厂排气管,恐怕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被压扁、拆解或当成普通废铁处理,也许这才是废品站声称“不知去向”背后真正的原因。
![]()
![]()
![]()
![]()
![]()
![]()
![]()
![]()
这件事说到底,其实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别人的东西,不该伸手的时候,绝不能伸手。
生活中,确实有不少环卫工人会习惯性地把“我以为没人要”当成理由,理所当然地拿走不属于自己的物品。可判断一样东西要不要,不是靠“以为”,而是靠“询问”。
但凡开口问一句,事情就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如果真是别人不要的,客气问一声,对方多半会爽快答应,说不定还会感谢你帮忙清理。这样既磊落,又安心。
为什么不问而取?为什么总把“自以为”当成行动的借口?
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个警示。无论是谁,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当守住行为的边界——不告而取,即为越界。
尊重是互相的,规矩是共守的。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