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0日讯绿树映衬楼房 、商铺林立、紧邻学校,还建有国内最大的汉字演变主题艺术馆,这就是现在的屯田西村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1998年以前,屯田西村还是一个欠债90多万元的后进村,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屯田西村重新选举了村两委班子,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突破。本着“不让一个群众掉队”的理念,屯田西村在寿光探索首推了“飞地经济”,由党总支牵头,村民自愿参与,在寿光市化龙镇建起了高标准农业园区,通过数字化精细管理,园区内每个大棚年收入20万元。“村民回到家之后,因为我们的园区离着住宅区20多公里,有时候放风不方便,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实现了互联网的连接,在家里用手机就可以遥控大棚的放风,浇水、真正的实现了网络惠农,数字惠农”屯田西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介绍说。
如今,白天当农民、晚上当市民”成为屯田西村民的新生活范式。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实现了资产增值与村民生活改善的双赢,村里各项事务有了“源头活水”。“现在我们的取暖费、纯净水, 都是免费的,另外,过六十的老人每月100块钱,全年每人发放7000多块钱,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 我很满足。”,今年70岁的孔令章高兴的向记者介绍说。
同时,为积极适应“平房”变“楼房”、“农村”变“社区”、“村民”变“市民”的转型需要,屯田西村不断完善数字三农服务平台建设,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置了村级服务、综合服务等10个服务窗口,还配备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学“习”书屋5处,设有电脑20台,全部实现互联网链接,并同步实现了与市图书馆的信息联网。
“通过这个平台,让我们老百姓确实得到了一些实惠,比如一些缴费我们直接不用来办公室了,在家里通过手机就能交上了,确实非常方便。”村民孔令群告诉记者。
在数字化的加持下,村里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通过平台及时反映,村委也能及时进行了解,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化解产生矛盾源头,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想利用数字三农的平台,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例如在养老方面,小区的老人可以有戴上监测手环,像老人的血压检测,都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监测,和卫生所和乡镇医院进行联网,这个平台完善之后,完全可以实现。”屯田西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介绍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