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丨一视财经 东阳
编辑 | 高山
2025年4月,监管层发布《助贷新规》,明确商业银行与助贷平台合作的小额网贷,综合融资成本上限不得超过年化24%,该规定于10月1日正式生效。作为头部助贷机构,小赢科技本应成为合规标杆,但市场反馈却呈现相反图景。
11月,据黑猫投诉显示,王女士在小赢卡贷2025年1月21日借款2000元,每个月还款200.9元,测算综合利率超过36%。在助贷新规实施满月之际,小赢科技暴露的不仅是利率合规问题,其占营收三分之一的销售费用、用户数据授权给数十家第三方机构的操作,更折射出网贷平台转型期的深层焦虑。
高息放贷虚实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20日,“小赢卡贷”相关投诉中,“利息过高”“宣传利率与实际不符”的诉求超过四万条,与平台宣称的“息费透明”形成鲜明反差。张女士的借款合同显示,部分贷款除基础利息外,还捆绑了“服务费”“风险保障金”等隐性收费项目,这些费用未计入初始宣传的利率范畴。
![]()
这种操作或许已触碰监管底线。《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平台需详细披露“贷款年化利率、收费项目及标准”,小赢卡贷利率计算体系复杂,普通用户在借款时难以精准核算成本,往往在还款过程中才察觉异常,此时已产生沉没成本。
2025年,金融监管局9号文明确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服务费等形式变相提高费率”。小赢卡贷通过担保费、评估咨询费等名目变相抬高实际利率的做法,面临合规调整压力。
2025年2月,消费者吴先生因小赢科技“利用虚假信息诱人订立合同”投诉至12315平台,虽经调解,最终未达成一致协议。这起案例揭示的,是平台与监管之间的合规博弈。
高息放贷的背后,是小赢科技难以承受的获客成本。据其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其获客与销售费用7.6亿元,营收占比33.3%。巨额费用主要投向短视频广告、第三方引流平台及线下地推等
这种“以费养贷”的模式形成恶性循环。为覆盖高昂获客成本,平台必须维持较高的综合收益率,进而依赖隐性费用抬高实际利率;而高利率又导致用户逾期风险上升。财报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小赢科技促成贷款的31-60天逾期率1.16%,环比下降了0.09个百分点,90-180天逾期率为2.91%,环比上升了0.18个百分点,
有消费者投诉称,逾期后遭遇第三方催收“呼死你”软件骚扰,个人欠款信息被泄露至工作单位,最终面临失业风险。
用户数据授权给数十家平台
在利率与费用之外,小赢科技的用户数据授权问题同样引发争议。多位用户反映,在小赢卡贷申请借款时,需强制同意《个人信息授权协议》,否则无法进入下一步操作。该协议显示,用户需将身份信息、通话记录、征信报告等敏感数据,同步授权给数十家第三方机构,涵盖大数据公司、征信机构及金融科技平台。
![]()
这种“一揽子授权”可能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最小必要”原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部分用户担忧,数据被过度共享可能导致精准诈骗、垃圾信息轰炸等问题。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的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这一条款明确了最小必要原则在个人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第三方机构中不乏曾因数据安全问题被处罚的企业。2024年,某合作机构就因非法获取公民信息被监管部门罚款。小赢科技对此回应称,授权是“为提升审核效率”,但未解释为何需要如此多机构参与,也未说明数据共享的安全保障措施。
合规转型:红线前的生死抉择
助贷新规实施后,行业洗牌加速,合规化已成为助贷平台的生存前提。面对监管压力,小赢科技需要寻求战略转型。
但对于小赢科技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盈利能力与合规性。平台需要决定是否保留高利率产品,以及如何对超过24%利率产品进行调整,是主动牺牲利润调降存量贷款息费,还是仅对主动要求调减甚至逾期的借款人降低息费要求。
从行业趋势看,金融科技平台需要从单纯追求规模和增速,转向关注质量和可持续性。小赢科技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业绩指引中提及,“随着管理层更重视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而非纯规模增长”,预计贷款规模增速将放缓。
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小赢科技的商业模式调整能有多彻底,仍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确定的是,金融科技行业终将回归理性,走向更加透明、合规的发展道路。
网贷行业的野蛮生长时代早已落幕,助贷新规的落地正是为了引导行业回归“普惠金融”初心。小赢科技的困局警示所有平台:利率红线不可逾越,用户信任不可透支。在合规与增长的天平上,前者才是支撑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这也是小赢科技当下最需要回答的经营命题。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