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千万常住人口的制造业名城东莞,基层矛盾纠纷呈现“数量多、类型杂”的鲜明特点——从邻里间的物业拉扯、家庭内部的情感与财产纠葛,到产业升级中、特色产业发展中涌现的新类型争议等,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作为纠纷化解的重要一环,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交出一份扎实答卷:通过“实体化嵌入、机制化协同”深度融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推动各法庭与属地综治中心实现“实体化共运”。今年以来,该院协同综治中心处置突出矛盾纠纷506件,平均化解周期较传统诉讼缩短60%。
![]()
党委统筹+法庭嵌入
打造“一站式解纷”实体枢纽
![]()
![]()
“原以为要打上漫长官司,没想到在综治中心的调解室就解决了!”东莞南城街道的谢某感慨道。
此前,谢某家因下水管道堵塞,新房变“沼池”,引发与物业公司及楼上36户邻里的索赔纠纷。
![]()
法官和专职调解员在街道调解中心调解案件
在东莞第一法院与综治中心共建的联调机制下,法庭法官联合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价格认证中心等驻点人员组成调解小组,促成“修复+补偿+社区公约”的一揽子方案,让这场涉及多方的纠纷在短时间内圆满化解。
在南城街道“社会治理一条街”,一个由南城街道党委统筹建立和管理、在综治中心实体运行、南城法庭驻点指导运作的街道级调解中心,成为基层解纷的“载体”。
![]()
“社会治理一条街”
该调解中心整合了综治中心牵头的政法力量,以及妇联、住建、社区、村委等30个解纷部门的驻点或定点对接力量——各部门以“常驻+轮值”模式入驻,形成“一窗受理、一揽子化解”的实体化运作流程:群众到窗口提交纠纷诉求后,由综治中心根据纠纷类型,即时调度对应部门驻点人员,联合法庭法官提供法律支持,实现“诉求在窗口落地、矛盾在中心化解”。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实体化处理案件超1万件,成功调解4000件,并依托综治中心的实体化统筹能力,深度参与高速公路改扩建、城市更新、“12345”民意速办等重大项目的司法保障,成为“法院+综实体”化运作的标杆。
![]()
专业聚焦+温情服务
构建“家事纠纷”实体化闭环
![]()
![]()
日前,小朱将一面印有“以专业之心解心灵之图 锦旗映照感恩情”的锦旗送到茶山镇综治中心的“心彩虹”社会心理服务站,并以一封真挚的感谢信,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小朱经历与前夫离婚、独自抚养小孩且不被家人接纳的多重挫折,出现轻生念头,后来到镇综治中心的“容・融”家事驿站“心彩虹”社会心理服务站,经心理咨询师6次专业疏导,目前已走出阴霾,积极面对生活。
![]()
法官向一案件当事人释法明理
家事纠纷往往兼具情感性与复杂性,单纯依靠通用解纷机制难以精准回应需求。
为此,东莞第一法院在茶山综治中心打造出“容・融”家事驿站,群众提交家事纠纷诉求后,中心立即牵头成立包括法官、妇联干部在内的“家事纠纷研判小组”,当天完成风险评估;随后根据纠纷类型精准分流——涉及情感问题的,由心理咨询师协同调解员开展疏导;涉及财产分割、抚养权的,则由法官提供专业法律意见。
调解过程中,中心还会调度社区网格员核实家庭情况,形成“受理—研判—分流—调解—跟踪—结案”的全链条实体化服务,让家事矛盾在温情氛围中实现闭环化解。
![]()
在“容·融”家事驿站里,法官与妇联社工等对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
自今年初成立以来,该驿站已办理家事纠纷238宗,调解成功率达82%。从专属场所到专业人员,从流程衔接至跨部门协同,均体现了“法院+综治中心”在专项领域的温情实体化效能。
![]()
院校联动+人才共育
激活“多元解纷”专业动能
![]()
![]()
基层解纷效能的提升,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2023年起,东莞第一法院就立足辖区高校资源优势,在寮步创新构建“法庭+高校”法治人才共育机制,为多元解纷储备扎实人才基础。
通过与高校开展支部共建,联合开设《调解实务》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法官担任实务导师,围绕纠纷类型分析、调解技巧运用、法律条文适用等内容开展系统化教学与模拟实训,培育出一支“懂法律、通民情、善调解”的复合型调解队伍。在此基础上,精心挑选6名法学专业“教师特邀调解员”,有效充实基层人民调解队伍的专业厚度。
![]()
寮步法庭为高校修读《调解实务》课程学生开展调解技能培训
今年,这一人才共育机制进一步深化:寮步法庭联合当地平安法治办、司法分局,探索组建“教授调解工作室”,并将其整体嵌入综治中心实体平台运作。通过构建“法庭指导调解、司法分局管理保障、综治中心统筹调度”的三方协同模式,高效化解多宗积压疑难纠纷。
例如近期一宗拖欠近两年的货款纠纷,在教授调解员的介入下,仅一周便促成双方和解,大幅缩短纠纷化解周期。这支高层次调解力量的反哺,不仅显著增强了综治中心前端解纷的专业性与公信力,更形成“高校育苗、法庭锻才、综治用人”的良性循环。
![]()
寮步法庭与当地院校深化院校合作,协同共育基层解纷人才
自2023年以来,“教师特邀调解员”共受委派及参与调解案件600余件,成功调解102件;高校学生也积极参与纠纷化解辅助工作,累计助力化解纠纷70件,逐渐成为了基层解纷的重要新生力量。
![]()
全域覆盖
“实体化协同”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
![]()
如今,“法院+综治中心”的实体化协同网络已实现东莞第一法院辖区所有镇街(园区)全覆盖:各法庭均在属地综治中心设有实体对接点,建立了“每月联席会议、季度数据通报、年度成效评估”的常态化机制;今年以来,该院依托这一网络协同综治中心处置突出矛盾纠纷506件,平均化解周期较传统诉讼缩短60%。
从通用型“一站式解纷”枢纽,到专项化“家事纠纷”闭环,再到特色化“院校联动”人才共育模式,东莞的实践始终围绕“实体化”核心——通过场所共用、人员共驻、流程共通、责任共担,让“法院+综治中心”从抽象机制转化为可触可及的治理效能,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
东莞第一法院派驻专业家事审判法官为“容·融”家事驿站调解员进行培训
下一步,东莞第一法院将持续推动更多司法服务资源向综治中心基层实体站点延伸,让这一模式成为基层治理的“硬核支撑”,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地方实践提供更鲜活、更可复制的东莞样本。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东莞第一法院
审核:黄慧辰
编校:何雪娜
采写:刘 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