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在今日发布,谢绝转载
随着福建舰的入列,中国海军终于迎来了“三航母”的高光时刻。但这样的规模实际上仍然没有满足中国的国家安全需求。
在印太地区安全局势日趋复杂、美日等国对台海干涉意图充分暴露的当下,发展更多航母成为中国海军的必然选择。
![]()
图:福建舰还不够
首先,是现代航母的部署规则,要求我们必须扩充航母数量。
现代航母作战部署遵循成熟的“三三制”原则,即一艘战备值班、一艘训练磨合、一艘维护检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始终有航母具备即时响应能力。
中国现有三艘航母仅能勉强满足这一部署循环,而这也导致南海、印度洋等关键区域难以同时常态化部署航母,无法有效应对多方向、多维度的安全挑战。
其次,是印太复杂的地缘环境态势和敌我实力对比,要求中国必须扩充航母规模。
美国作为全球海军,常年在西太平洋保持2个航母打击群的部署,2025年以来更通过“快进快出”模式提高部署频次。
另外,日本也经常出动出云级轻型航母与美军组成协同编组,在东海、巴士海峡等关键节点强化军事存在。
![]()
图:美军F35在日本出云级航母上部署
面对这样的敌情态势,中国仅靠三艘航母也难以形成有效制衡。
虽然中国通过部署和装备大量的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强化了自己在第一岛链内的区域拒止能力,但航母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更多的航母能够让中国在区域拒止体系的保护下,向外拓展防御纵深,将制空和制海权延伸至第二岛链附近,形成对潜在对手的战略压制。
第三,就是中国日益扩大的海外利益,也对增加航母数量提出了刚性需求。
中国九成以上的外贸货物依赖海运,大豆、铁矿石等战略资源的进口通道,以及马六甲海峡、北极航线等关键航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
![]()
图:中国双航母编队
近年来,中国商船在远洋遭遇的安全风险持续增加,而“银河号”事件的历史教训表明,缺乏远洋军事力量保护的海外利益极易受制于人。所以中国急需航母这样的远洋打击利器来保卫自己的贸易安全。
福建舰入列后,虽能与901型补给舰配合实现数月的远洋部署,但单艘航母的覆盖范围有限,难以兼顾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等多个关键海域。所以扩充航母数量,是中国海军的刚需。
最后,就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安全的核心需求,也决定了中国必须拥有充足的航母力量。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要遏制外部势力干预,必须有足够的军事威慑力。现有三艘航母若组成双航母编队,能搭载近百架舰载机执行制空制海任务,但面对复杂的战场环境,仍需更多航母提供“冗余战力”。
![]()
图:福建舰的歼35对夺取制空权非常重要
同时,航母打击群具备的立体作战能力,能有效夺取台海周边制空权和制海权,为两栖作战提供火力支援和后勤保障。
此外,南海岛礁权益维护、远洋应急救援等任务,也需要更多航母作为机动平台,实现快速响应和力量投送。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航母打击群不仅能为国家利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还可以成为军事外交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局势紧张时,我国航母打击群可前出至相关海域,通过力量展示与实战部署传递威慑信号,有时更能借靠港访问等时机,向对方施加战略威慑。
![]()
图:福建舰上的歼15DT
而发展更多的航母,也不只是简单的数量叠加,更是中国海军作战体系的“迭代密码”。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已经实现突破,后续航母可在此基础上发展核动力型号,彻底解决常规动力的续航短板,实现全球范围的持续部署。同时,更多航母意味着能同时开展多批次舰载机飞行员训练、多兵种协同演练,加速“飞行员+战斗员+指挥员”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让新型战法更快落地。
中国发展更多航母,从来不是为了追求军事霸权,而是基于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合理选择。三航母时代是里程碑,但不是终点。
在印太力量平衡持续演变、海外利益安全需求日益迫切的今天,增加航母数量,既是应对现实挑战的必要举措,也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即便是把航母数量翻一倍,也不算多。
未来,随着更多先进航母入列,中国海军将具备更强的远洋部署和应急响应能力,为国家发展撑起更坚固的“海上盾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