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没人生娃娃了!
“十年前夜班像打仗,一晚上连做8台剖腹产,如今整晚守着产房,却可能连一台手术都等不到。”上海资深产科医生的这番感叹,道破了当下生育市场的冷寂。
![]()
曾几何时,产科走廊加满床位,建卡要托人找关系,如今从北上广到小县城,产科变得冷清已不是新闻,有的医院产科因为接生量持续下降,最终只能关闭,生育率下降这个宏观词汇,正具体为每个人身边看得见的变化。
![]()
全国孩子养育到17岁的平均成本近50万元,北京上海则接近百万,这笔开销,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不吃不喝十多年的全部收入。
![]()
住房问题同样现实,生孩子意味着需要更大的空间,但换房的成本让很多年轻夫妻望而却步,“孩子谁来带”这个难题摆在面前,公立托育机构排队难,私立机构每月大几千的费用堪比房贷,双职工家庭陷入两难。
![]()
职场对女性的影响更为直接,超过六成女性担心生育会影响职业发展,有测算指出,在孩子四岁前,母亲因减少工作时间而损失的收入可能超过六万元,这些现实考量,让很多家庭在生育计划上格外谨慎。
![]()
医疗系统也在适应这一变化,产科业务量下降导致资源闲置,而更深远的影响是,年轻医生缺乏实操机会,可能影响对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这些变化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生态。
![]()
建议将0-3岁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让普通家庭也能享受到可靠、负担得起的托育服务,医疗机构则在拓展产后康复、高危妊娠管理等服务,从单纯接生转向全流程健康管理。
![]()
当养育成本不再让人望而却步,当托育服务触手可及,当生育不再成为职业发展的分水岭,才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拥抱新生命,这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支持,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
看了这篇关于产科变冷清、年轻人不愿生孩子的文章,感觉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
“我和老婆月入加起来两万五,听起来不少吧?房贷一万二,车贷三千,还没算吃喝,上次认真算了下养娃成本,直接劝退,不是不爱孩子,是实在爱不起。”
“光是孩子幼儿园学费每月就六千,再加上兴趣班、吃穿用度,我的工资直接给孩子打工了,生二胎?想都不敢想。”
“我休完产假回单位,岗位就被调换了,明升暗降,收入少了一截,身边好几个姐妹都因为生育耽误了晋升,企业总有各种办法让你‘主动’让步。”
“我25岁,面试时已经被问三年内有没有生育计划了,说实话,为了保住工作,我真的在推迟生育计划。”
“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在是‘养儿防老本’。”
“我们那时候那么穷,几个孩子也拉扯大了,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太娇气了?”
“时代不一样了,过去是散养,现在是精细化养育,竞争起点就不一样,我们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自己多付出了。”
“各地出台政策是好事,但关键要看落实,比如普惠托育到底能建多少、收费多少?企业的生育歧视怎么真正监督?这些不解决,效果可能有限。”
“年轻人不是抗拒生孩子本身,而是被现实的压力裹挟着。”
如果条件允许,你最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支持,才会更有勇气生孩子?是更便宜的住房、真正普惠的托育服务、还是更公平的职场环境?或者你有什么其他的好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