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刷到过闺蜜凑钱买房抱团养老的新闻,当时觉得特美好,结果后来刷到后续——有人嫌对方熬夜吵,有人觉得买菜钱算不清,最后闹到互相拉黑。说白了,那种把人绑在一个屋檐下的套路,真扛不住柴米油盐的磨。
![]()
不过最近发现,现在的抱团养老早变样了。楼下张阿姨和李阿姨就是个例子,她俩住同一栋楼,都喜欢做饭但一个人做嫌冷清。每周三固定在张阿姨家搭伙,食材各买各想吃的,做完一起吃,吃完李阿姨洗碗。要是哪周张阿姨去儿子家小住,或者李阿姨要带孙子,直接说句“这周歇着”就行,谁也不会较真。李阿姨总说:“我们是朋友,不是室友——朋友之间留点儿空,感情才不腻。”
还有小区里的王大爷,他加了个“应急搭子群”,群里都是同栋楼的老人。平时群里静悄悄的,没人瞎聊,但上周王大爷半夜突然头晕,他老伴儿慌得不行,在群里喊了一声“谁家有年轻人在家?帮叫个救护车!”不到两分钟,三楼的小吴(哦不对,是三楼的老吴?不,要生活化,比如三楼的张叔?)哦,三楼的张叔正好没睡,直接打了120,还下楼帮着把王大爷扶到楼下等车。王大爷后来总说:“平时不怎么联系,关键时候能搭把手,比住一起靠谱多了。”
![]()
其实这种新式抱团,核心就是不绑死。以前那种住一起的,像签了终身合同,一点小事都能炸锅;现在这种,散的时候各过各的,聚的时候才凑一块儿,反而能长久。要是我们老了也能有这么几个搭子,就不用怕孤单——想旅游找个同款路线的,想聊天约个公园长椅坐半小时,家里有事喊一声有人应。说到底,养老不是要找个“固定队友”,而是要建个“弹性圈子”,需要的时候有人在,不需要的时候不打扰。
你说,这是不是比住一起更自在?奋斗半辈子,老了不就想图个舒服嘛——不用迁就谁,不用算清每一分钱,还有人能帮衬一把。这种活法,才是真的爽啊。
![]()
要是你也觉得这模式靠谱,不如转给身边的朋友聊聊,说不定咱老了也能凑出这么个圈子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